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6
这里,有全省唯一的县级陆生野生保护动物繁育基地;这里有演艺迷人的果老仙谷;这里,还有特色独具的“河东红嫂”等红色研学基地……
南大里,有看头。当农旅的烟火气、山水的空灵气与红色的浩然气在这里交织碰撞,夏县南大里乡正努力解锁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流量密码,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为基底、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驱动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
“虎”力全开,激活流量引擎
正午时分,记者来到夏县南大里乡德兰度假村野生动物园,只见“虎园”中清凉的树荫下,两只高大威猛的东北虎正伸着懒腰,一只孟加拉白虎幼崽则在酣然小憩,胸腹随着呼吸均匀起伏,与山西人“歇晌午”的传统奇妙呼应。
这幕“入乡随俗”的虎憩图背后,是该园区今年5月精心策划实施的生态化改造。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陆生野生保护动物繁育基地,德兰度假村存栏老虎数量已达15只,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将老虎家族从传统笼舍迁入模拟野外环境的新“虎园”,则是借鉴先进经验,探路野生动物主题旅游的应时之举。
“环境好了,老虎也精神多了!”德兰度假村负责人王星说,“这几只老虎活力显著提升,食欲增强,小伤小病甚至展现出惊人的自愈能力。”
虎威生金,老虎撬动大经济。此前,7天内4只虎崽相继亮相,直接创收170万余元。但这仅仅是开始,以“尊重自然、保护动物、提升体验”为核心,占地5000平方米的“虎园”,精心设置了观虎长廊、玻璃观景房等设施,并配备双重防护系统,让游客近距离、沉浸式地观赏老虎。
德兰动物园的魅力远不止于老虎。度假村正着手扩建“熊谷”与“虎园”,增加更多互动平台,目标直指打造“小而精”的野生动物体验标杆。动物园现有各类动物54种,更有狼、鸳鸯、红腹锦鸡、猕猴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设有互动投喂体验,深受亲子家庭喜爱,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景区中具有核心优势。
“门票不涨价,但体验要增值!”王星强调说,“园区将依托‘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直供的有机果蔬,加快打造‘猛兽主题咖啡餐厅’。届时,盘中的珍馐美食与落地窗外的虎影徘徊相映成趣,这种‘与虎共餐’的沉浸式场景,将成为游客独特的记忆符号。”
度假村的活力,同样在咫尺之遥的德兰农场得以彰显。农场以发展“阳台经济”和“庭院经济”为方向,巧妙将“移动果蔬”项目嫁接旅游,让农田变身网红打卡地,农旅融合的“二次消费”路径越走越宽,与德兰动物园的兽踪野趣相映成趣,共同激活了南大里农旅融合的新引擎。同时,南大里乡政府引导动物园与产业园“生态联姻”,动物粪便作为产业园肥料,蔬菜梗叶作为动物饲料,通过“变废为宝”,实现肥料、饲料“零元购”。园内投资3500万元建设的“易侬移动果蔬项目”,通过技术研发,实现矮化果蔬盆内栽植,集“食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成为网红“可食盆景”。眼下,农场投入70万元新建的6个温室采摘大棚已完成主体框架,预计今冬即可投入生产。
地质奇观,山水绽放异彩
水上飞人表演者在月牙湖水面腾空翻转,激起阵阵水花;非遗打铁花艺人将1600℃的铁水奋力击打,化作漫天“金色流星”;绚烂烟花在夜空绽放,与山间灯光交相辉映……8月12日晚,位于中条山下的果老仙谷景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盛大开幕的果老仙谷首届星空音乐节,为游客献上一场视听盛宴。
人文之盛,缘于山水,果老仙谷的真正底蕴深藏于时光褶皱中。果老仙谷以新太古代变质岩为主,是研究中条山地区结晶基底演化的重要基地。沟内西姚片麻岩、解州黑云二长片麻岩及诸多岩石类型,记录着25亿年前火山奔涌、大陆离合的史诗。这些珍贵的地球“年轮”,绘就了果老仙谷集科研、科普和观光于一体的变质岩地质遗迹景观群落,也让果老仙谷所在的南北晋村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第四批地质文化村。
若说岩石是果老仙谷的筋骨,30余处跌水瀑布则是它的灵魂。最为壮观的当属“三剑瀑”,三道水流从崖顶飞泻直下,气势如虹。清澈的溪流从瀑底流淌而出,在古老岩石间蜿蜒穿行,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传说中张果老倒骑毛驴的仙踪、“分水槽”化解两村争水的智慧,更让山水浸染人间温情。
作为撬动南大里文旅的重要支点,总投资1.5亿元的果老仙谷项目已先后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八仙雕塑、八卦楼、飞天瀑布等景观及配套设施。“目前景区提升改造已进入第三期,我们将在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果老仙谷景区负责人安新创介绍说,“同时,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也按计划进行,将很快得到批复。”
“红”韵传承,发力红色研学
在位于南北晋村的“河东红嫂”革命教育基地,运城农信系统的党员们重温峥嵘岁月,个个情怀激荡;
在小王村烈士纪念碑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党员们仔细瞻仰、深切追思;
在革命先烈嘉康杰避难地遗址,夏县防震减灾中心和融媒体中心的党员们身临其境、感慨万千……
南大里乡拥有28处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乡党委、政府通过精心设计,将蔬菜园区、果老仙谷景区、德兰度假村、天毛咀民宿、“河东红嫂”革命教育基地、革命先烈嘉康杰避难处、美丽乡村北大里村串点成线,打造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和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我市各县(市、区)党员和学生来此研学。
在小王村北十字路口,一座素有“河东第一亭”美誉的六角双层碑亭,以其承载的血色记忆和家国情怀,成为南大里乡红色研学路线上最庄严肃穆的课堂。小王村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是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题写的“情系革命老区,缅怀先烈精神”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除了凝固的丰碑,还有流动的记忆。”南大里乡党委书记张志荣说,“我们的‘河东红嫂’王焕娥有口皆碑,她绣制的党旗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保护隐匿于果老洞的嘉康杰等革命者,她坚持冒死送饭一年多,自己常以树皮充饥。根据其事迹编创的蒲剧《中条山上党旗红》长演不衰,催人奋进。”
虎踞德兰藏野趣,山水传奇蕴红魂。“下一步,我们将以野生动物体验为龙头,全面推动山水旅游、红色研学、观光休闲农业等集群成势,推动南大里乡文商旅融合纵深发展。”张志荣说。
记者 杨红义 高 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