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筑牢“桥头堡” 赋能“振兴路”

——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共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支部委员会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5

平陆县张店镇枣园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初秋清晨,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将一筐筐鲜桃装车,客商们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吆喝,三轮车、小货车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尚建稳快步穿过人群,不时停下来询问一句:“今年桃子卖得咋样?价格还行不?”他手里拿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各户的种植和销售情况。

党建,在枣园村不是一句空话,它融于晨光中忙碌的村民身影中,写进百姓鼓起来的钱袋里,成为真正推动乡村治理与振兴的“红色引擎”。

筑牢战斗堡垒 凝聚振兴合力

“党员往前站,群众就有靠山。”尚建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枣园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通过完善“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管理、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十余项制度,真正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村党支部坚持让组织生活与农业生产“同频共振”,将主题党日活动定在上午11点,既避开了清晨卖桃、上午农忙的时段,也不耽误午后下地干活,实现了“生产学习两不误”。晌午时分,不少党员刚从田里回来,裤脚还沾着泥土,就匆匆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种植经验、传达政策精神,场场学习都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务实氛围。

在队伍建设方面,枣园村特别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近年来,村里陆续选拔了多名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年轻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这些“田秀才”“农专家”不仅熟悉农业生产,更了解农民心声,成为连接党组织与群众的重要纽带。他们带着技术下地、捧着政策入户,让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振兴的每个角落。

在基层治理方面,枣园村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党员分片包联全村农户,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响应。村里矛盾少了,笑脸多了,党群干群关系愈发融洽。

做强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路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枣园村党支部立足村情,提出“依山依水依田”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延伸集体经济“增收链”。

广场上卖桃的热闹场景,只是枣园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桃香四溢的村庄,曾经长期依靠西红柿种植作为主导产业。但随着连年种植、土壤病菌增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村民收入也受到很大影响。

面对这一困境,村党支部主动寻求转型之路。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村党支部发现张店镇一带的桃子产业发展成熟,市场前景好,特别是“红不软”品种耐储存、销路稳,十分适合枣园村的土壤、气候条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红不软”桃子。这一转型不仅顺应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更让村民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如今,村里的桃子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成为继西红柿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今年,村里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种植西红柿及朝天椒500余亩、桃600余亩、药材10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000余亩玉米小麦高产示范田和162亩优质水果玉米种植基地,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采访中,尚建稳还告诉记者,在驻村帮扶队的帮助下,今年下半年村里计划流转土地建设大棚,用来种植贝贝南瓜,预测这一项目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更让人振奋的是,村里与山西中电神头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同时,依托李铁沟古泉水的自然禀赋,枣园村正积极规划建设文旅配套项目,融入古虞国发展整体规划,打造集自然景观、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区域新名片。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乡村振兴,最终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枣园村党支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村干部与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上门摸排,逐户建立动态监测帮扶台账,准确掌握每户收入来源、生活现状和帮扶措施,织密防返贫“安全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全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拆除违建1800平方米,清理大件垃圾400立方米,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民自觉做到“卫生做好、柴火堆好、农具摆好、衣被叠好”,村容户貌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完成枣园村6.8公里道路沥青铺设,更新21公里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出行和饮水难题;定期邀请戏曲团体到村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以前垃圾没人管,现在党员带头清,我们也跟着干。你看现在村里多干净!”村民满意地说。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村民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

傍晚时分,枣园村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舞曲,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围坐闲聊。李铁沟古泉水淙淙流淌,文旅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从产业增收的“致富路”到民生改善的“幸福路”,从干净整洁的村容到和谐融洽的民风,枣园村用实践证明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实”——党员实心实意干,群众才能踏踏实实富。

“我们要把党支部建成‘主心骨’,让党员当好‘领头雁’。”尚建稳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把文旅项目做起来,让古泉水‘流金’、老手艺传家。群众跟着党员走,治理就有了活力,乡村就能越来越美。”

记者 邢智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