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19
孟彦红
不觉间,暑假已过大半,这个暑假各位家长跟孩子相处得好吗?暑假本应是青少年放松身心、休养生息、蓄力待发的“黄金期”,是“充电续航”的美好时光,可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成为厌学情绪滋生的“温床”。许多厌学问题在开学后爆发,每年暑假开学后一段时间,到心理咨询门诊咨询就诊的厌学孩子数量会激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约38%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而在长假期间,这个比例会飙升到52%。厌学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晓宇是初二学生,过去一学期成绩起伏大,名次滑落让他备受打击。暑假一开始,看到堆积如山的暑假作业,想起下学期更难的课程,他心里就发愁。一想到开学又要面对学业压力,就满心焦虑。像晓宇这样,学业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是很多青少年厌学的常见原因。
除了学业,家庭因素也不容小觑。小萱父母平时工作忙,对她关心少,暑假里难得相处,却总因为学习和小萱起冲突。只要小萱没按计划完成作业,父母就会着急,声调提高,让小萱觉得是在严厉斥责,因而委屈又压抑。家庭氛围紧张,孩子感受不到理解和支持,很容易将对家庭矛盾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
还有家长看到的是孩子暑假沉迷手机、游戏。比如阳阳,暑假天天熬夜打游戏,作息全乱,白天昏昏沉沉,更别提学习了。家长认为是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对学习失去热情。
那么,该如何利用暑假预防孩子厌学呢?
当孩子说出“我不想学”,家长们往往觉得孩子不懂事、偷懒,却很少想到,其背后有很多被忽视的需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自主需求: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渴望拥有一定自主权,对学习和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如果家长总是替孩子作决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像被操控的木偶,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价值需求:孩子需要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当他们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比如每次考得好,家长只是淡淡地说“别骄傲,下次继续”;考差了,就严厉批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毫无意义,渐渐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时间久了,学习对他来说就成了痛苦的事。
情感需求: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安心学习的基石。若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或者父母分居甚至离婚把孩子当传话的工具,或者对孩子过度严厉、过度溺爱,孩子内心就会缺乏安全感,难以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厌学情绪也就随之而来。
社交需求: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影响很大。被同学孤立、排挤,或是和老师发生矛盾,都可能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和厌恶。有些孩子在学校交不到朋友,内心孤独,又无处倾诉,只能用厌学来逃避这种糟糕的社交体验。
每个厌学孩子的背后,都有一颗渴望被理解、被看见的心。这些“未被看见的需求”,就像孩子心里藏着的小信号灯,只是他们还没学会用更清晰的方式表达。对于各位辛苦的家长,学会做孩子情绪的“避风港”,看见孩子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帮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要怎么满足孩子这些需求呢?
不妨尝试这些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在制订学习计划时,听听他们的意见;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成就,都要给予真诚的赞扬;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家长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不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社交情况,当孩子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解决矛盾。
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学着“翻译”孩子的语言——他们说“不想学”,可能是在说“我需要一点空间”;他们闹脾气,可能是在说“我有点慌,不知道怎么办”。暑假这个慢下来的时间,正好是练习这种“翻译”的好机会。
所以家长不妨在暑假开学前的这些天里,多留个心眼:每天利用散步、与孩子共同活动等时机跟孩子聊聊天,认真倾听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如果孩子突然抗拒刷题,可能是在说“我需要休息,不想被任务压垮”;如果孩子故意拖延作业,或许是在试探“我能不能自己安排时间”;如果孩子反复说“学习没用”,背后可能藏着“我努力了却没结果,好迷茫”。
当孩子倾诉学习困难时,家长回应“我知道你很不容易,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把“你怎么又不学习”换成“你现在想做点什么呢”,把“这有什么难的”换成“你好像遇到麻烦了,需要帮忙吗”。当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就会愿意打开心扉,厌学的坚冰自然会慢慢融化。
家长们具体可以与孩子建立基本“屏幕公约”,每日固定时段接触电子产品;引导孩子参与需要持续专注的活动,如拼大型乐高、阅读长篇小说;假期可适度宽松,但核心作息(如起床、三餐、入睡时间点)需保持框架稳定,避免开学前突击调整;学习任务贵精不贵多,侧重兴趣探索(如一门乐器、一项运动、一个研究小课题);留足自主安排与放空时间,体验“无聊”也是创造力萌芽的土壤;利用假期最后时光来修复关系,安排共同活动(徒步、观影、做饭);沟通时放下评判,真诚倾听孩子对学业、人际的真实感受与压力。
暑假是预防青少年厌学的关键节点,只要家长用心陪伴、科学引导,就能帮助孩子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远离厌学阴霾。
厌学非一日之寒,暑假的预防之道,在于用对方向的爱与智慧——用理解代替催促,用陪伴置换监控,用兴趣点燃内驱,与其开学后焦头烂额,不如在假期里智慧地守护孩子心灵花园的生态平衡。当自律的根基得以滋养、兴趣的幼苗得以萌发、家庭成为可靠的后盾,新学期的航船自然能冲破厌学的暗流,驶向更开阔的知识海洋。(作者系稷山县心理卫生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