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15
李汶锋
让每一粒悄然落入心田的教育种子,在岁月的滋养下扎根、抽枝,最终绽放出生命的华彩,是每一个作为教师的初心和责任,也是自己多年来从教经历的心得。
2003年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三个年头,怀着对专业成长的渴望,我走进盐湖区城区一所中学任教物理。初来乍到,教导主任的直言让我记忆犹新:“城区的教学标准很高,你的课堂还需要锤炼。”他郑重地将我引荐给时任盐湖区实验中学副校长史红胜老师。
这位身兼“山西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双重荣誉的名师,曾两度担任山西省中考物理命题人,即便肩负行政重任,仍坚持执教两个毕业班。当我忐忑地敲开史老师办公室的门,迎接我的是一张递来的课程表和温暖的笑容:“随时来听,我们一起探讨。”从此,我的备课本上多了一套独特的流程:先自备教案,再沉浸于史老师的课堂,课后反复打磨教学设计,最后实践于自己的讲台。近乎“复刻”的学习方式,让我的课堂逐渐褪去青涩。那些他信手拈来的物理比喻,那些让学生眼睛发亮的幽默点拨,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那颗“成为像他一样的教师”的种子,已悄然落入心田。
几年来,盐湖区教育局的教研活动,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瞭望教育风景的窗。教研室副主任、物理教研员张俊星老师主持的研讨会,永远是座无虚席。他犀利的评课视角,折射出对物理教学深刻的理解和高深的造诣。也许盐湖教育给我种下了一颗种子,也许一年后发芽、五年后发芽、十年后发芽,虽然不知何时能发芽——或许永远不会发芽,但这颗种子已然深埋于心中。
调回家乡任教后,那些积蓄的“种子”力量竟开始显现。当我先后获评“运城市教学能手”“山西省教学能手”,当我两度执笔山西省中考物理命题时,才惊觉当年那颗种子早已抽枝展叶,正如清代诗人袁枚的《苔》中所写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明白,这一切除了我个人的努力和领导、同事的支持之外,最应该感谢的是曾经在我心田上播下种子的史红胜老师和张俊星老师,这两位盐湖名师对我的成长起了关键性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种子,再适合的温度、湿度、阳光也是白搭。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是史红胜老师和张俊星老师不经意间的摇动、推动,唤醒了我。虽然这两位恩师已经退休数年,但每每想起,还是不胜感激。结果落籽——让教育之链在生生不息中延续。
孩子参加中考时,我和孩子仔细商量后,选定了运城中学。高一刚入学,张朝霞老师的殷殷叮嘱便如春雨般落在心田,为孩子锚定了前行的方向;升入高二、高三,郭明霞老师一场场家长会,总带着穿透疲惫的力量,为学生鼓劲儿,也给家长定心。高中三年,运城中学的老师们始终捧着一颗真心,用拼尽全力的付出,为孩子答疑解惑、点拨成长,陪着他一步步夯实学识、完善品格。孩子在运城中学收获了成长,收获了优异的成绩,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深深感到:正是这份不掺任何杂质的师生情,让教育播下的种子,在那一刻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回望这段经历,我愈发深切地体会到:在孩子们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在校园里扎下的根、打下的基,足以支撑他们走得更稳、行得更远。每当想起自己从教的岁月和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心中就涌起无穷的力量和作为教师的自豪感。正是教师为孩子们播撒了“成长”的种子,让他们在时光里不断向上,不断成长,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作者单位:稷山县教体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