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以体育人润成长

——垣曲县教育系统全面构建体教融合新模式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15

同学们,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始啦。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跳起来,动起来,享受体育的快乐……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开始前,垣曲县城西小学的红领巾小广播就向孩子们发出了快乐的召唤。不一会,学生们快乐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开始跳绳、跑步、武术等活动,整个校园里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这是垣曲县城西小学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要求、创新开展体教融合活动的场景,也是垣曲县教育系统创新以体育人教育模式的真实写照。

在实践中,垣曲县教体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落实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要求,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出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各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体教融合发展的模式,在落实学生运动时间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校园里,“小眼镜”少了,“小胖墩”瘦了,学生体质健康总体合格率不断提升,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体育育人功能充分彰显。目前,该县教育系统全面构建了集学校体育课程、竞赛、特色项目于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阳光课表——

课间活动增快乐

课间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光。当铃声响起,孩子们便如同欢快的小鸟,飞向学校的各个角落,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在丰富的课间活动中,学生们走进阳光,放松身心,适量运动,有效缓解了紧张的课堂学习,更让快乐氛围具象化地展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学校重新编排了课表,把原来的2节校本课程改为体育活动,满足了一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在原来上午半小时课间操的基础上,把下午半小时写字课改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每天阳光大课间达到1小时,综合体育活动满足2小时的要求。”一见到记者,垣曲城西小学校长张华隆给记者分享学校的“新课表”。

今年以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阳光体育1+2”活动体系为核心举措,严格落实每天体育锻炼2小时的文件精神,其中“1”指每天一节体育课,“2”指每天两次大课间活动。为了落实落细课间活动的安排,该校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学生特点确定了打造“学校特色+年级主题+班级品牌+个人特长”的大课间活动模式,逐步形成“城西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喜欢踢毽子,课间时间踢一下,浑身都出汗了。”学生徐子捷说。

“我们学校也对课表进行了更新,课间时间延长,体育课保证每天一节,一周五节体育课,保证两个大课间活动,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少于2小时。”在垣曲县移民初中操场上,学生们正在体育课上练习,副校长武晓东告诉记者。

“每天的体育活动,身体也不累,每天都出汗,课堂学习也有精神,在学校里,每天都很快乐。”初一学生李健昊说。

为提升阳光大课间质量,进一步优化学生课间活动,垣曲县各中小学将原本的“课间10分钟”延长为“课间15分钟”,通过开辟场地、区域规划,融合学科知识等进行地面绘制,为孩子们打造另一片“快乐天地”,让学生在课间户外游戏活动中,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一起来感受课间“扩容”后的快乐美好时光。

垣曲县教体局副局长张斌表示,一直以来,垣曲县教体局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将此项工作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和规范办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推动“每天2小时”要求落实落细,采取调整中小学作息时间表、下发规范办学提醒函、入校实地督导等方式,确保各学校体育课和阳光大课间落实到位,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营造了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县域教育氛围。

“体”“艺”融合——

特色运动多出汗

课间时间有了保证,体育课程表也安排到位,如何保证体育活动的效果,保证体育课程的质量,真正落实好让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身上有汗、眼中有光、脚下有力,这是每个教育人所思考的。对此,垣曲县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特色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堂建设,丰富课间活动,开展趣味体育,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打造能出汗、有质量的体育课。

垣曲县城西小学结合活动场地、师生情况、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及国测项目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在策划课间活动和体育课程时,确定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且适合学生活动、展示的课间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项体育特长,并搭建展示与竞赛平台,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张华隆告诉记者,在特色课间活动建设中,首先凸显学校特色,挖掘学校文化与地域特色,将其融入大课间活动。学校邀请“打花鞭”非遗传承人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打花鞭”的基本动作、技巧和表演套路,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其次确立年级主题。一、二、三年级开展跳绳;四、五年级进行啦啦操活动;六年级开展踢毽子运动。在年级主题活动基础上,确定班级品牌活动。利用每周一节体育活动集体训练,如滚铁环、摇呼啦圈、跳竹竿舞、蹦跳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让学生交流经验,共同进步,丰富班级体育生活。

篮球场上激情四射,运球、跨步、投篮一条龙,动作流畅,展现了篮球技巧和拼搏精神;花棍在手中翻转跳动,动作流畅,舞蹈优美;竹竿舞节奏欢快,趣味与传统韵味兼具……这是垣曲县城北初中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场景。20个班级,20种花样,班班有精彩,样样有特色,在玩耍中成就梦想,在锻炼中磨炼毅力,展现出学生优良的综合能力以及不一样的精神风貌。

为了加强和落实体育教育的建设,近年来,垣曲县城北初中以“体艺2+1”模式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为了提高以体育人的质量,垣曲县教体局积极构建“体育必修+个性选修+全员参与”三维体系,通过每天1节体育课、30分钟活力大课间、30分钟体育活动、15分钟课间等“组合拳”,让操场成为成长乐园,让运动成为校园时尚。在实践中,垣曲县教体局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从原有的每周3—4节,增加为每天1节,高中阶段学校从原有每周2节,增加为每周3节。将“三大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必选项目,做到统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开展考核测评,促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流汗水、学技能、促健康。

  多措并举——

厚植内涵润成长

今年以来,垣曲县教体局根据市教育局《运城市加强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标对表,严格细化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打造校园体育特色,丰富体育活动,创新课程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垣曲县教体局积极构建保障机制,夯实体育基础。一是强化制度引领。印发文件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多维度提出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质量。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入校担任教练员,缓解师资短缺,推进校园体育师资共享。三是强化场地与资金保障。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

对体育课程增量提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首先优化课程设置,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调整课程设置标准,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每天1节、高中阶段每周3节体育课,鼓励延长课间至15分钟,大课间活动30分钟以上。其次丰富内容形式,充分利用大课间及课后延时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最后开发校本课程,深化体教融合,开展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同时,学校每年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视力监测结果向家长通报,提出校外体育锻炼建议。

  为了提高课间活动和体育课的质量,在遵循各学段体育课程目标前提下,各学校结合本地域、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内容,并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各运动项目的特性,构建满足青少年体育素养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青少年各维度素养不同发展阶段衔接的有序性。同时,创新课堂教学要具有科学性,体育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组织、精心评价,针对所教授青少年的身心状况,制定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水平层次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体育课堂,力求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更多的赛事融进校园体育活动中,通过以赛促练,完善竞赛体系,激发体育活力,普及校园体育赛事,构建县校竞赛体系,确保每名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项校级以上比赛项目。构建集学校体育课程、竞赛、特色项目于一体的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践行好‘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的实践路径,加强体教融合一体化建设,注重提高质量,发展素质教育,助力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升,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垣曲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车小选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