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2
生活上缺乏照顾、学习上缺乏指导、精神上缺乏关心……如何让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且富有意义的暑期,成为摆在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连日来,夏县埝掌镇科学统筹镇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资源,积极动员青年干部、返乡大学生等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开展课业辅导、劳动实践、情绪管理、文脉守护、安全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志愿服务,助力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抚慰、困难有帮助的快乐暑期。
临近中午,埝掌镇埝掌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阳光正好,伴着习习凉风,数名青少年或奋笔疾书、或凝神阅读,一旁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正耐心为青少年辅导暑期作业。“孩子父母在外务工,暑期作业辅导成了我们当爷爷奶奶的一大难题。”埝掌村村民李阿姨告诉记者,“在农家书屋,孩子们可以写写作业、看看图书,还有志愿者帮忙细心讲解、耐心辅导,把孩子放这儿我们家长很放心。”
书香氤氲里,微光正闪烁。今年暑期,埝掌镇各村农家书屋变身“清凉充电站”,青年干部、返乡大学生等化身“爱心辅导员”,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在该镇温馨开展。在辅导广大青少年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志愿者为大家讲解相关知识、拓宽眼界格局、激发学习潜能,避免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最大限度帮助解决家长暑期无暇看管子女的难题。在埝掌镇,农家书屋成为广大青少年暑期争相打卡的“学习宝地”和“温馨港湾”。“农家小书屋,服务大保障。”埝掌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琴告诉记者,“埝掌镇聚焦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创建要求,积极探索‘党建+书屋+托管’模式,着力打通服务农村青少年成长‘最后一米’,形成‘党建引领、党群联动、青春助力’的良好格局。”
志愿服务并非简单的“看孩子”,而是通过多元化课程设计,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在埝掌镇,不仅有课业辅导,还有劳动实践、情绪管理、文脉守护、安全教育等特色课程;不仅有室内课堂,还有遍及街头巷尾、景区景点的户外实践——这种“托”“管”“教”“践”相结合的模式,从“看护型”向“成长型”转变,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让广大农村青少年在暑期收获知识与快乐。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历史馈赠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精神。”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广大青少年走进东下冯遗址、崔家河墓群、上冯圣母庙等国保单位,了解遗址发掘历程、出土文物价值及保护意义,领略传统古建筑遗韵和地方历史风俗,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在心中播下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种子。
从阵地升级到服务提质,从活动惠民到举措暖心,从“假期有亮点”到“全年不打烊”……在埝掌镇,民生温度在一次次服务中提升,党群距离在一场场活动中拉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处处细节中升华。埝掌镇党委书记郝鹏飞告诉记者,该镇将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抓手,聚焦“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目标,瞄准群众需求,整合服务资源,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让优质党群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王奕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