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1
记者 陈永年 特约通讯员 马逢春
近日,位于万荣县的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山西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通过省级相关部门验收,达到运营条件。
这是继去年“山西省食用菌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挂牌运营之后,万荣县又一波填补全省行业计量测试“空白”,又一次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精准发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隐形引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深入万荣,探寻其紧盯特色产业发展前沿、服务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答案。
为什么建?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化工园区的山西金万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外加剂生产企业。由于企业对原料硅酸钠的质量把控有着较高要求,受当地技术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企业工作人员不得不经常往返上海寻找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混凝土外加剂是万荣县特色产业,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产业工艺迭代升级,产品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迈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企业对计量测试技术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而言,精准可靠的计量仪器与先进的测量方法,不仅是把控产品质量的核心要素,更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支撑。建设全省首个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能通过覆盖全溯源链、贯通全产业链、贯穿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引领产业发展。甚至可以说,建设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计量中心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
无独有偶,位于万荣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山西恒荣药业有限公司,同样受过“检定检测”的难。
该公司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也是万荣县当地一家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2024年,在其进行GMP认证的关键时期,受企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限制,相关设备得不到及时计量检定,推迟了认证结果,影响了企业效益。
中药材产业亦工亦农,产业链条长、带动就业广,是万荣县目前市场前景最广阔的产业。早在2022年,省委、省政府就提出要求,要逐步构建中药材标准化出产系统、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依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大力推广中药材标准化出产,确保管出产出优质道地药材。
虽然计量技术在万荣县中药材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在产业计量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大量的盲区。
产业出题,改革作答。万荣县的外加剂产业和中医药产业都到了向科技化、创新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计量检测的复合度和精密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两个计量测试中心可谓“应运而生”。
怎样建设?
重点搭建六大体系
走进山西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山西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一个个实验室窗明几净,一台台精密设备整齐摆放,工作人员正在做数据调试,为全面运营做最后的准备。
此次创建的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总建设面积2100平方米,配备各类设施设备100余台(套),共建设实验室20个。创建过程中,开展入企培训3次,覆盖技术人员80人,组织产品质量检验50余批次、计量器具检定校准400台件。与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运城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10余份,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任务。
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设备、人员、数据方面既相互区别,又互有关联。万荣县采取联筹共建的方式,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等6个方面全面发力,最终形成两个产业所需的六大体系建设,为外加剂、中药材产业的计量测试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是建好实验室场所。建设力学室、热学室等检定室20余间。二是设备配置建好硬件。已采购配置一等标准密度计组、电测仪器等检定设备200余台(套)。三是人才队伍建好软件。形成4个专业技术组,现拥有4名一级注册计量师、1名二级注册计量师,并引进两名省级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建立专家工作站。四是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系统。按照法规标准的要求编写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与相应的质量记录,经过半年的试运行,目前整体效果良好。五是计量建标工作储备齐全。已完成液相色谱仪检定装置、离子色谱仪检定装置等19项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试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等全部前期准备工作与标准文件集的编制。六是技术体系创新成果。正在开展脆碎度测定仪、旋转蒸发仪及混凝土碳化试验箱三类设备校准规范的起草与实验验证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人力资源保证体系、基础条件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两个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建设,立足万荣、辐射全省,可直接加速产业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不仅为企业提供精准可靠的计量测试服务,还可有力推动两个行业的技术升级与质量提升。
前景如何?
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
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更高效能的生产力载体——从科创中心到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再到最新的两个计量测试中心,万荣县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有迹可循、清晰可见。
计量测试中心的创建成功,只是万荣县推动外加剂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节点,在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上,该县还有着更长远、更精细的规划——
从近期看,要启动混凝土外加剂34项和中药材23项计量标准的建标工作,制定并实施两个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项目计划,以解决相关技术难题为目标,积极开展申请发明专利、编制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从长远看,要组建混凝土外加剂和中药材产业联盟。以获准筹建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进“产、学、研、检”一体化融合,着力打造一个聚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产业联盟平台,加强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交流,满足全产业链计量测试需求,汇集产业计量优秀高端人才的培养交流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优秀技术人才队伍,形成一支专业全面、技术实力过硬的计量检定、校准和研发团队。在两个产业计量检定校准领域上深耕,服务企业,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研成果,生产出具有特色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万荣县委书记王飞说:“下一步,万荣将申请筹建国家级混凝土外加剂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同时,深耕两个产业计量检定校准领域,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生命周期、全参数的计量溯源保障,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特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