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5
当白天的喧嚣渐渐褪去,夜幕降临,城市的另一番魅力才刚刚苏醒。如今,河东大地不再满足于夜市小吃和灯光秀,而是绞尽脑汁,开发出花样繁多的新“夜”态,它们不仅点亮了城市夜空,更成为拉动夏季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这个夏天,运城文旅注定因这些创意无限的“夜”态变得格外精彩。
让人流连忘返的“夜”态创新
“快看!那‘仙女’离得好近!”人群中,来自临汾的游客王婷举着手机追拍,镜头里,国潮飞天秀的表演者正悬于半空,熟练演绎各种高难度动作。不远处,川剧变脸、魔术、相声表演、DJ秀等激情上演,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摇晃荧光棒。
盐湖之畔,运城盐湖景区的“盬湖新夜 飞天盛宴”沉浸式夜游活动率先点燃了奇幻夜色。国潮飞天秀、水幕实景演艺、七彩光影秀、创意市集、电音派对等丰富业态,像一串被晚风点燃的星火,沿着盐湖岸边次第绽放,把运城的夏夜搅得活色生香。
“倾听运城声音”千人大合唱在盐湖22号堤营造出温馨而又激昂的氛围。“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歌声乘着凉爽的晚风,将堤上素不相识的人们紧紧相连。
在这里,上千名市民游客齐聚一堂,挥舞着红旗与荧光棒,共同唱响时代的旋律。从经典老歌到热门金曲,从激情摇滚到流行民谣,一首首歌曲饱含着大家对祖国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运城的历史,这次登上中禁门城墙,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真是不虚此行。”一位外地游客兴奋地说。中禁门城墙限时免费开放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夜游。站在城墙上,俯瞰整个运城,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城市的繁华尽收眼底。城墙上还设有多个打卡项目,游人可在触摸历史的同时,定格与这座城的夜之约定。
当然,“夜”态的创新并非城市专属,其“触角”已悄然延伸至县域与乡村。
在芮城,“河风消暑 夏爽芮城”2025暑期文旅消费季正以“20+沉浸式活动”为笔,以黄河岸边的千年文脉为墨,为全国游客书写一场有文化厚度、自然凉度、烟火温度的盛夏之约。而在临猗县牛杜镇杨家庄村的消夏广场,乡村夜经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精彩的节目表演、小吃摊的美食香味、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乡村夜生活画卷。
从市区到县域,从河岸到村落,运城的夜,正以千种模样,吸引着人们前来。
多因素驱动新“夜”态成为文旅新宠
新“夜”态的出现,促进夜间文旅蓬勃发展,这既是消费升级与时代需求碰撞的结果,也是政策、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力的产物。
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是核心驱动力,Z世代和新中产作为夜间消费的主力军,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逛街看电影,对个性化、沉浸式体验的追求,让能提供丰富社交、娱乐和文化体验的新“夜”态备受青睐。政策层面,多项政策将夜间经济视为激发消费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资本与创意在政策红利下涌入,为新“夜”态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科技的赋能也让夜间景观焕发新彩,AR、VR等技术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提升了吸引力。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夜间成为放松身心的重要时段,新“夜”态恰好提供了多元休闲选择,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维度深耕助力新“夜”态持续发力
要让新“夜”态持续发力,需多维度深耕。深挖文化内涵是根本,只有将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融入产品,才能赋予其持久生命力。注重游客体验是核心,从交通、导览到安全管理,每个环节都需精心设计,确保游客玩得开心。多业态融合是趋势,将夜间文旅与餐饮、住宿等业态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二次消费。数字化赋能是保障,借助大数据、线上平台和智能设备,能实现精准营销、提升知名度与管理效率,增强产品竞争力。
此外,还需将新“夜”态发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治理水平,做好日夜承接等服务。唯有如此,才能不断丰富新“夜”态,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让新“夜”态真正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引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记者 荆毅萍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