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5
一条河“妙笔生花”,将樊村水库、安邑水库等散落水体串珠成线,形成一条碧波万顷、会呼吸的生态走廊;
一条河自北向南,与正在横空出世的盐梦长廊在鸭子池畔亲切“握手”,“一横一竖”勾勒出运城山水城融合发展的宏大写意……
这就是,官道河!
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城水相融,人水共生。从水患四伏到清波安澜,从荒草丛生到鸟语蝉鸣,全长13.256公里的运城市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正挥毫泼墨,酣畅淋漓地刷新着运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纪元。
官道河樊村水库段开放区域
高位谋划,发力“活水绕城”
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水有源,故其流不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运城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决心和行动。去年年底以来,“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的制定特别是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提出,使山水城融合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中心城区贯穿南北的重要生态廊道,官道河曾一度面临水系不连通、水体自净能力差、部分河段失去行洪能力、河库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早在2019年,市委、市政府就着手对官道河城外段老河道即涑水河至尊村引黄渠阳倦闸段进行简易改造,但仅限于疏通河道、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提升。
清淤疏通
2020年,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深入论证,决定实施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进一步将尊村引黄渠阳倦闸至鸭子池段纳入治理范围,重点解决防洪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2021年4月,总投资25.81亿元的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北起官道河盐湖区阳倦闸,向南穿越中心城区,连接樊村水库、安邑水库、八一水库等,最终与鸭子池相连,形成“一河四库”的城市生态走廊。该项目主要通过河道疏浚、河库整治连通、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措施,完善官道河防洪、灌溉、供水、抗旱、生态五大功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打造城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工程采取EPC总承包模式,由市水务局牵头实施。
“总的来看,中心城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自北向南可以自流,自东向西可以自流,具备河库连通的天然优势。”运城市水务局副局长黄山石说,“通过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让分散在中心城区各单元的雨水、城市中水流起来、动起来,可以实现活水绕城、变废为宝。同时,以主河道为线打造城市绿洲‘滨水经济’,可有效提升城市品位、生活品质。”
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平面图
从“水”出发,扛鼎发展担当
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是运城中心城区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该河道全长13.256公里,总占地5000余亩,涉及市、区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盐湖区姚孟、安邑、东城3个街道12个行政村,而且樊村水库、安邑水库等三个水库周边环境脏乱差,治理任务繁重。最重要的是,沿线存在多处历史遗留的土地征收问题。
如此大的战场,是责任担当的大舞台,也是创新作为的大天地。着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规划让城市更美丽”,立足构建城市生态水环境格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的市水务局一班人精准策划,致力于以水为媒、以水为魂,在城市中央打造美丽、清洁、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把大美运城建设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融”的幸福宜居新家园。
党建引领,动能澎湃。市水务局党组与中国化学运城项目部成立联合党支部,把支部建在项目上,把党员和骨干力量放在关键岗位,凝聚起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在工程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抽调20多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成立征地拆迁协调专班、手续办理专班、技术质量专班,日夜驻守工地,全方位保姆式地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官道河大桥
立足安全发展、对人民负责,工作专班制定了“三不动工”原则:土地手续没有办结的不动工,环保措施没有落实的不动工,群众矛盾没有解决的不动工。这些刚性约束,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规范。
“土地手续的办结,涉及村、街道、区、市、省多个层面,有时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项目负责人说,“但是,时间不等人,决不能让土地手续迟滞成为躺平不干的理由。”
致力于效率最大化,工作专班千方百计优化工作流程,将每一项土地的办理手续办理时限压缩到最短,大约4个月就能完成。采取“压茬推进”的方式,在一个工程段手续办结后立即开工,同时办理下一个工程段的手续,实现了施工项目的无缝衔接。如此一来,确保了整体工程进度按照原计划实施。
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推进到哪里,解决问题的答卷就铺展到哪里。截至目前,已平稳征收土地3800亩,涉及群众2462户,并彻底消除了一系列历史遗留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位于樊村水库沿岸的王七红鱼池,早些年被原运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征收后,补偿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一次,工作专班推心置腹,与王七红反复沟通协商,晓之以法、动之以情,最终达成了征收协议,使其心悦诚服退出经营。因历史问题搁置多年、锈迹斑斑的王富康“厂房”,这次也顺利予以拆除……
芳容初绽,果然不负众望
音乐喷泉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目前,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3.62亿元,占总投资的52.8%。从工程分项形象进度看,已完成两段河道一座大桥工程建设任务,特别是樊村水库、安邑水库部分建成片区已对外开放。
针对樊村水库段,主要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紧抓水安全保障,切实做好河道保畅,通过加强管网建设、河道清淤除障、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河湖连通等措施,实现水环境修复治理。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栽种荷花的第4年,栽种面积已扩大至8000余平方米。荷花不仅观赏性强,莲藕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针对安邑水库段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利用安邑水库的良好生态资源,结合舜文化、魏豹城遗址、安邑古城文化,沿水库增加游憩场地及服务设施,搭建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亲水休闲娱乐平台;另一方面在满足城市雨水排放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河道蓄水、复合生态等,打造城市水系生态廊道。
岸绿水清
芳容初绽,果然不负众望。先后于去年6月1日和今年1月26日向市民开放的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北片区、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每一次“开园迎客”,都令运城及周边县市群众奔走相告、趋之若鹜。
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北片区目前开放区域1650亩,含水面700亩。目前,入园进口4个,游乐设施和体育场馆已正常对游客开放,主入口公交车业已开通,荷花园、彩虹桥、粉黛乱子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还有多种鸟类在这里的水面上栖息,尤其是去年冬天天鹅也光顾了此处。
禹都公园一角
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目前开放区域534亩,含水面300亩。区域内的各种绿色植物映入眼帘,高大的行道树郁郁葱葱、低矮的乔灌木交相辉映,尤其是步入大门的稼穑花田区域种植了丁香、月季、迎春、马蔺、金光菊、连翘、粉黛乱子草、木春菊、金娃娃萱草等多种开花植物,春夏之交形成的花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拍照留念。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一处区域的生态涅槃,到整座城市的绿意铺展,官道河两岸的生态向好,正是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的生动缩影……目前,安邑水库铺安街区以东部分和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南片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施工人员正在抓紧后续的铺装及配套设施建设。待到这两片区域完工开放,城市绿地将实现“扩容”,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将进一步提升。
官道河,一条曾经“消失”又再次重生的生态之河,一条彰显“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的战略之河,一条承载山水城融合发展新希望的发展之河,必将成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的壮美画图。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