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1
运城市第二医院中医科负责人、中医副主任医师王文红,为患者拔罐。
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利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气血最通畅的时机,治疗或预防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其核心在于“借天力以补人阳”。
为什么三伏天调理效果更佳?中医认为,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物和疗法更容易直达病所。现代医学也发现,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免疫调节能力增强,正是调理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脾胃虚寒等“冬病”的最佳时机。
以下为您详解11种经典中医疗法,助您抓住三伏养生黄金期,让这个夏天成为改善体质的转折点!
运城市第二医院中医科医护人员用心调配三伏贴
内养元气
●中药内服 根据中医理论和个人体质辨证开方,把体内寒湿病邪“清扫”出去。
●中药汤剂 “冬病”由内而生,对于轻微疾病,可仅选择外治方法,对于症状明显、迁延日久的患者来说,需内外兼治,加用汤剂内服治疗。
●中药代茶饮 夏天中药代茶饮成了热门养生之选,工作间隙泡上一杯,既能解暑止渴,又能对症缓解夏日不适。
●药膳食疗 夏日饮食宜清补、健脾、祛暑化湿,可用药膳调理。夏季养心,推荐含太子参、黄芪、麦冬等中药的益气养心药膳方,能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食材鲜香与药膳温润相得益彰。
外通经络
●针刺 “三伏针”“烧山火”“温针灸”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冬病夏治”中,它的作用在于根据疾病特性选择穴位进行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目的,起到调节免疫的功能。
●督脉灸 督脉灸擅长调理虚寒怕冷的疾病,具有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的作用,三伏天施灸效果更好。
●三伏贴 特色中药穴位贴敷,经特定穴位透皮渗入,循经络直达脏腑,调和气血阴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源自《黄帝内经》“熨”法,将配伍中药加热后敷于患处或穴位。温热药包可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药物吸收,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刮痧、拔火罐、走罐 这些方法都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也就是俗话说的“痧”。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可疏通经络、舒筋理气、祛风散寒,使人体的神经、循环、免疫、排泄等系统兴奋起来,加快新陈代谢。
●中药熏蒸 特制中药方剂煮沸,利用蒸汽熏蒸全身或局部,借药力+热力熏蒸全身,打开毛孔、促进发汗排毒、温经散寒,把深藏体内的寒湿“蒸”出来。
●中药足浴 泡脚时加入宣痹通络的中药材,既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刺激足底穴位、增强阳气。
“冬病夏治”适合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性疾病。
●虚寒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冷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
●妇科疾病 痛经、子宫肌瘤。
●儿科疾病 哮喘、鼻炎、腹泻、易感人群、消化不良等。
●亚健康人群 冬季四肢冰凉等阳虚体质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