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21
在中心城区的一间教室里,20多个孩子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诗歌,稚嫩的声音里透着清亮,站在孩子们对面的吕冉阳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们。从初出茅庐的青涩教师到“糖糖口才”品牌的创始人,她用青春最宝贵的10年,在三尺讲台前书写了一段关于孩子们与自我的成长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吕冉阳的教学课堂,探访她的青春经历。
初登职场
从“吕老师”到“品牌创始人”
梳着简单的发型,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讲起话来更是逻辑清晰、富有感染力……第一次见到吕冉阳时,她正在为接下来的少儿口才培训课备课。这样温暖的气场,很难想象这个“95后”姑娘已经在运城少儿口才教育领域深耕了10年之久。
课堂教学
2016年的夏天,大学毕业的吕冉阳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少儿口才教育老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的是一群连平翘舌都分不清的孩子。“运城方言里‘四’和‘十’总被读成一个音,有个小男孩总把‘天上的星星’说成‘天桑的星心’,急得他涨红了脸。”吕冉阳至今记得那个场景,她没有纠正孩子的发音,而是反复教孩子们念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带着大家拍手念诵。3天后,那个男孩突然跑到她面前,清晰地说出了整段绕口令,男孩眼里的光让她瞬间明白:教育不是纠错,是点亮。
“在大学进行了播音主持的专业学习,让我对孩子的声音更加敏感。”吕冉阳笑着说。
在教学中,她会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说话总打结的孩子适合用快板练节奏,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先从“对着镜子讲故事”开始,爱说话的孩子可以当“小主持人”培养控场能力……为了让课堂更生动,她把动画片里的角色搬进教案,用运城本地的民俗故事做素材,甚至把课堂搬到户外,让孩子们在古建筑前讲历史故事,在面塑艺人身边描述“面团变成小动物的魔法”。10年间,她的教案本与学习教材堆起来有半人高,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边角早已被磨得卷了边。
课堂教学
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接受优秀的口才教育,2022年,吕冉阳尝试通过“直播”进行教学。“前3个月效果不太好,直播间只有十几个人。”回忆起当时的直播场景,她还是会感到一点点小挫折,“但决定好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就这样,她白天上课、晚上直播,屏幕上跳动的消息提示常常亮到凌晨。渐渐地,直播间的人多了起来,也有很多外地人向她咨询如何帮助孩子练好口才。看着直播间从1000人涨到7000人,有时候甚至有上万人,她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反馈。
向内求索
在时代浪潮中书写青春答案
2024年,吕冉阳再一次迎来职业转折点——创立“糖糖口才”培训学校。
“从‘吕冉阳’到‘糖糖’,不只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她坦言,最初身边还是有不少质疑声的。有人说“年轻人太浮躁,想一口吃成胖子”,有人劝她“安稳上课就行,没必要搞得太复杂”。但她有自己的坚持:“口才教育不只是教孩子说话,更要帮他们建立自信。我想让‘糖糖’成为一个符号,让家长一听到就知道,这里能让孩子笑着成长。”
为了做好“糖糖口才”,这个连PPT都不太熟练的姑娘开始啃市场营销的书,学习如何管理、运营,甚至跑遍运城的大小学校做调研。
复盘总结
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像吕冉阳这样“十年只做一件事”的人也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她常说:“口才是树上的花,自信才是扎根土壤的根。花开花落有周期,扎根却要慢慢来。”
这份“慢”,藏在她对教育的敬畏里。她记得一个来自永济的女孩,每周都需要妈妈开车送她上课,但她始终坚持了下来;她记得从三岁半就来到学校的小朋友壮壮,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五年级的大哥哥,活跃在学校的口才比赛和晚会活动的舞台上……通过口才教育,她收到了很多家长的信任,参与了不少孩子的成长。这份成就感,在她看来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如今,“糖糖口才”已经从单一的少儿口才培训,发展成涵盖“糖学院”少儿师资培训、“糖学馆”线上云连锁、糖糖传媒等多个项目,加盟学校从运城扩展到了西安甚至新疆。但吕冉阳最珍视的,还是学校墙上那面贴满便签的“成长墙”:“我敢在全校大会上发言了”“妈妈说听我讲故事特别幸福”“我想成为像糖糖老师一样的人”……
她的团队里也多了不少“00后”教师,他们像当年的她一样,带着蓬勃的朝气站上讲台。而她依然保持着10年前的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把小椅子摆成圈;课后留下来和家长聊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今天敢看老师的眼睛了”这样的小事。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这个“95后”姑娘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10年光阴,足够让树苗长成栋梁,让溪流汇入江海。对吕冉阳来说,多年深耕少儿口才教育,不是重复的循环,而是一场持续的成长。从讲台前的“吕老师”,到品牌背后的“创始者”,她用10年青春证明: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向外界索取答案,而是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而那些被她点亮的声音,在未来的日子里,终会发出璀璨的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