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临猗一青年果农种植巴旦木喜收“头茬果”

巴旦木,在河东悄然扎根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1

赵波在采摘巴旦木。记者 金玉敏 摄

走进临猗县牛杜镇香落村青年果农赵波的巴旦木种植基地,青果摇曳间藏着增收的希望,枝叶婆娑里透着敢闯的劲头。在这片土地上,一颗小小的巴旦木,正悄然扎根、生长,酝酿着从“试验田”到“致富林”的蜕变。

从传统果林到新兴坚果,赵波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转型,更是乡村产业迭代的生动实践。

一个“省劲儿”的选择

在赵波的巴旦木种植基地,巴旦木收获已进入尾期,只有个别树枝的高处还挂着零星的果实。这些巴旦木披着青色外衣,椭圆的外形既像饱满的冬枣,又似未熟的小毛桃,表皮还带着细密的绒毛。

赵波正蹲在田埂上检查土壤墒情,手里捏着一把疏松的黄土捻了捻,见记者走近,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着说:“这是我种巴旦木的第三年,今年是头一遭挂果,6月中旬成熟,光这10亩地就收了两千斤左右的鲜果呢。”

为什么要放弃熟悉的传统果业改种巴旦木?赵波往田埂上一坐,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前家里经营着十几亩枣园、3亩多梨园,还有十几亩庄稼地。”他说,临猗是果业大县,冬枣、梨是当地的主要产业,但这些水果在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太费心力,一年到头忙得脚不沾地,“四十多岁的人了,总想着换种省儿的经济林,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有点空闲工夫。”

起初,他在网上查了大半年的资料,从太秋甜柿、吊干杏到巴旦木,把每种果树的生长周期、管理难度、市场行情都记在笔记本上做了比较,最后选中了巴旦木。

巴旦木俗称扁桃,又名美国大杏仁,作为遍布世界各地的热门坚果,其鲜果是营养密集型健康零食,以香、脆、甜的口感广受喜爱,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兼具延缓皮肤衰老、滋阴补肾等药用价值。在全球市场中,巴旦木产业发展成熟,但在国内,尚属朝阳产业,潜藏着广阔的商业空间。

通过查询,赵波联系上了河南巴旦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已在三门峡试种了10多年新品种纸皮巴旦木,不仅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气候的种植技术,还培育出抗旱性强、果仁饱满的改良品种。

赵波当即去了三门峡的种植基地。让他心动的是,技术员告诉他,运城的沙壤土透气性好,年均日照2300多小时,积温能满足巴旦木挂果需求,而且早在几年前,临猗、永济就有人试种。

“我回来就去了临猗、永济的老种植户地里,扒开土层看土壤结构,数着枝条上的芽眼,心里越来越有底。”赵波说,更关键的是,公司承诺成熟后以每公斤10元的保底价收购,“这就好比给咱上了道保险,不怕果子烂在手里。”

2023年3月,赵波带着公司提供的苗木,种了10亩巴旦木。为了不浪费土地,他还在树下套种了地黄。“去年地黄收了4万多斤,今年巴旦木头茬果一上市就被抢购,这日子啊,越过越有奔头。”他说。

走心管理结出“头茬果”

赵波在分拣新鲜收获的巴旦木。 记者 金玉敏 摄

走进赵波的巴旦木种植基地,不同于常见果树的杂乱枝丫,这里的巴旦木树主枝平展,侧枝分布均匀,像被精心梳理过的发丝,透着一股利落劲儿。

“你看这树型,枝枝见光,养分都往结果枝上走,挂果能不多吗?”赵波伸手拍了拍粗壮的主枝,树皮上还留着几道拉枝时绑绳勒出的浅痕。

相较于周边同年种植巴旦木的果农,赵波的树能在第三年就顺利挂果,正是得益于这份“抠细节”的管理。

刚栽苗时,河南巴旦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标准是株距3米、行距4米,既能保证产量又方便机械作业。但赵波拿着卷尺在地里来回丈量了3天,又跑去临猗老种植户的园子里蹲了两天,硬是把自家的种植方案改了——株距扩到4米,行距分成4米和5米两种,“宽行距方便运输,也能让阳光透得更足,树长得更舒展”。

小苗下地的头一年,赵波按照公司技术员强调的“前三个月是定根关键期”,他按照“十天一浇、连浇三次”的规矩,哪棵苗叶片有点发蔫,立马做上记号重点补水。9月施基肥、防虫害,他样样不敢大意。

第二年树势见长,修剪成了重头戏。赵波兜里总揣着把磨得锃亮的修枝剪,没事就围着树转圈,看见交叉枝、徒长枝就果断剪掉。“技术员说这叫‘控旺’,不让养分瞎跑。”他说。

今年开春,赵波的日程表排得更满了。从3月初开始,他每天天不亮就扛着梯子进园,踩着梯子给每棵树做“造型”。“巴旦木剪枝讲究‘夏控旺、冬疏弱’,春天主要是定主枝。”他边说边比划,“你看这主枝角度,得拉到90度,既不能太直养分往上蹿,也不能太趴拉不开养分。”光是剪枝,他就断断续续忙了一个月。

剪完枝紧接着是拉枝,这被赵波称为“决定收成的关键一步”。他在地里钉了上千根木桩,用绳子一端系着主枝,一端固定在桩上,力道大了怕把枝拉断,小了又怕拉不到角度,得小心地一根根慢慢调。连轴转了近两个月,园子里的树终于“站”成了他想要的模样——主枝平展如伞,侧枝错落有致。

“很多人种巴旦木就图省事儿,拉枝拉一次就不管了。”赵波蹲在树旁,扒开新抽的枝条说,“你看这新枝,长到9月份的时候就得再拉一次,不然又往天上窜,树型一乱,挂果就稀稀拉拉。”

如今,看着枝头残留的果实,赵波算了笔账:“今年亩产一二百斤,按保底价算也有千把块收入,明年树势更稳,亩产肯定能翻番。”

河南巴旦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攸沐萱经理来考察时,围着园子转了三圈,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在公司合作的几千户种植户里,赵波这管理细节,真是数一数二。”

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在巴旦木成熟时,赵波的种植基地往往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带着孩子的城里人踮着脚尖摘果,竹篮里青绿色的巴旦木堆得冒了尖,孩子们举着刚摘下的果子跑着闹。“他们都是刷抖音刷到过来的。”赵波说。

今年巴旦木头茬挂果虽不算多,却凭着新鲜劲儿火了一把。“进园采摘20块钱一公斤。”赵波翻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洪洞的自驾游客订了10公斤,临汾的商户包了150公斤做试销,连垣曲、夏县的果农都特意跑来买一些当样品。

更让他意外的是,抖音直播间里随口提了句“果子快熟了”,竟收到北京、西安等地的客商来电,开口就要上千斤,“我只能实话实说,就这点产量,匀给大家尝个鲜都紧张。”最后,他挑了些品相最好的,以26元一公斤的价格发了快递。

果子还没摘完,赵波就成了“红人”。本村的果农蹲在树底下问了一下午种植技术;永济的种植户带着土壤样本赶来,非要让他帮忙看看自家地能不能种;甚至临汾一家合作社负责人也特意跑来,拉着他商量“能不能合伙搞片示范园”。

“一开始我真犯愁,我这儿卖果子呢,不是育苗基地啊。”赵波笑着说,直到有天西安的客商又来电话,叹着气说“要是有稳定货源,我能包销整个西北市场”,他心里忽然亮堂起来:“单打独斗不成气候,要做就做个产业出来。”

他当即给河南巴旦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了电话,把“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的想法一说,公司负责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说我这想法跟公司的规划不谋而合,还当场拍板让我当运城市的代理。”赵波眼里闪着光,“今年8月供苗,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指导,我负责协调本地农户,大家抱团发展。”

“今年一亩收一二百斤,明年保守算也能有2000斤;到2027年进入丰产期,亩产3000斤到6000斤不在话下。你想想,这果子鲜食能卖半个月,吃不完的进冷库保鲜,冬天拿出来还是抢手货。”如今,赵波的心里早有了本“产业账”,“等规模上去了,咱不光卖鲜果,还能搞深加工——干果、巴旦木油甚至护肤品,产业链拉起来,效益能翻好几番。”

前几天,赵波刚在园子旁边“圈”了五亩地,打算冬天就扩种。“已有数十户农户跟我初步达成了种植协议,有周边村的,也有夏县、万荣等周边县的,还有临汾的。”赵波望着远处正在翻整的土地,风里仿佛都带着巴旦木的清香,“等明年这时候,你再来看,这一片就都是巴旦木林了。”

本报记者 范 娜 实习生 郭艺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