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夏县创造性探索县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微组织撬动大治理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21

夏县胡张乡一专业合作社社员正采收香菜。 李全宏 张秀峰 摄

数十位鼓乐手齐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群众精神抖擞,自发跟唱;蒲剧折子戏《绣红旗》婉转动人,重现革命岁月;“云社区”小程序投票界面实时跳动,线上线下热情互动……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日子,在夏县温泉路中段,夏都温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广场上,一场以“红心向党迎‘七一’,邻里欢歌颂党恩”为主题的庆祝活动成功举行。

“我们准备了整整3个月,就是要把最好的节目献给党的生日!”社区文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激动地说。这些精彩纷呈的节目,全部来自社区微组织的倾情奉献。舞蹈队、戏曲社、合唱团等8支文艺团体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用最饱满的热情献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多亏了社区提供的专业排练场地,我们才能安心排练出这么精彩的节目!”社区旗袍队负责人说,“以前在白沙河边排练,冬天冻得发抖,夏天热得冒汗,现在这个‘舞蹈之家’有空调、饮水机,比家里还舒服!”

据了解,这个刚成立不久的社区,在办公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腾出一块场地,为旗袍队打造了温馨的“舞蹈之家”。“舞蹈之家”内不仅铺设了防滑木地板,还安装了空调、直饮机,连更衣室里的梳妆台都配置齐全。

“微组织,作用大,值得用心支持、培育和引导。立足硬件设施支持,我们通过整合盘活公共用房等各类资源,打造了集图书阅览、棋牌娱乐、儿童活动、舞蹈排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夏县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任亭武说,“这个占地1080平方米的‘微组织之家’虽然面积不大,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真正实现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今,这里每周都有合唱团、舞蹈队等各类微组织开展活动,成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平台。”

文艺演出的余韵还在社区回荡,夏都温泉社区的文艺骨干们已悄然转换角色,成为社区治理的志愿者。舞蹈队的主力队员张国芳、李淑云、李振苏顾不得卸妆,直奔孤寡老人李庚林家,擦窗扫地,让屋内焕然一新;乐器队的主力队员李保林惦记着防汛,打着手电穿梭于楼宇间,仔细检查每一处排水口;八段锦队负责人安水玉则不失时机,手把手教老人做养生操……

一方面,是投身文艺的轻骑兵;一方面,是基层治理的热心人。“文艺+服务”,舞台上的精彩演绎与社区里的暖心服务交相辉映——名副其实的双重身份,生动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新内涵。从环境整治到矛盾调解,从关爱老人到安全巡查,微组织的参与者用艺术传递温暖,以服务凝聚人心,让治理的暖流浸润社区每个角落。

组织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以“微”破“散”、以小聚力,微组织凝聚大力量、微服务撬动大治理。今年以来,夏县县委立足群众主体理念,创新推出“人人参与治理、治理惠及人人”的“群治共理”机制,通过建立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等制度,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在具体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对全县2200余个微小组、微专班、微团体、微圈子、微队伍等各类微组织,进行全面培育和引导,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微组织网络体系。这些微组织犹如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每个车间、店铺、新业态群体,以及每家每户每个人都纳入其中,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通过“微组织+”模式,实现了群策群力推进群治群理,让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充满生机与活力。

7月的胡张乡西下冯村,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手持铲子,麻利地收割着翠绿的香菜。“群”里一呼,应者甚众。正是香菜大量上市时节,村党支部精心培育引导的生产性微组织——“铲香菜”微信群大显神威。

除了铲香菜群,还有授粉群、疏花群、防冻群……围绕村里主导产业——早熟杏,从每年10月盖膜到11月越冬再到次年的管理收获,40多个生产性微组织贯穿整个生产过程。这些微组织规模不大,却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授粉,有的清理花萼,有的专门束果,及时满足了产业发展的时令性用工需求,让该村及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

自发形成的微信群,成功地把各类人群聚在一起,是互通有无交流信息的软组织,也是基层治理的新平台。如何让这些草根组织更好地发挥正能量,更好地服务生产生活?西下冯村党支部精心培育,强化引导,经常召集种植能手、微组织带头人和村“两委”干部谈心交流、答疑解惑。从组织技术培训到协调农资供应,从对接销售渠道到解决矛盾纠纷,确保微组织健康成长持续壮大,为主导产业持续赋能助力。今年,西下冯村的早熟杏上市时间已从5月10日提前到4月17日,抢占了市场先机,价格也翻了一番,仅此一项,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党建引领,治理花开。如今,西下冯村的生产性微组织不断“上新”,已衍生出气象监测、电商销售等新职能。曾经闲置的棋牌室,现在白天成了微组织的临时会议室,晚上则变身为农民夜校。

“过去村民闲来爱聚在棋牌室消磨时光,如今连棋牌室都闲置了——大家都忙着在田间‘赚现钱’。微组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凝聚了人心,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西下冯村党支部副书记杜国喜说,“党支部给我们搭台,微组织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唱不完的好戏!今年我们村的直播账号粉丝人数已经破万了,下一步将打造自己的早熟特色杏品牌。”

发力微组织,撬动大治理。7月7日,夏县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网格管理的指导意见》,立足突破传统的居民小组,精简优化网格设置,推动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优化农村网格管理服务。根据文件精神,该县每个乡镇至少确定1个试点村开展先行先试,推动微组织建设与网络管理深度融合,通过“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实现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治理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