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8
三年累计落实减税降费近8亿元,打造15个“银税e站”构建“10分钟办税圈”,通过“银税互动”为诚信企业授信1.85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绛县税务局以赤诚初心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留下坚实足迹。
让服务“优”无止境
“真是太方便了!以前办理税务事项需要银行、税务局两头跑,现在只需进一家门就能办两家事,省时又省力!”在绛县农商银行“银税e站”,刚办完业务的王女士欣喜地说。
走进“银税e站”,整洁的服务区内自助办税终端、电子税务局设备一应俱全,还配备了休息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身着红马甲的税务志愿者耐心指导纳税人办理业务。像这样的“银税e站”,绛县税务局已联合绛县农商银行在该县建成15个,覆盖所有乡镇,36项高频业务实现“家门口”办理,“10分钟办税便民服务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这只是绛县税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绛县税务局打造“枫桥式”办税服务厅,9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将原本需要6分钟的业务压缩至3分钟内办结;开展“银税互动”,1.85亿元信用贷款精准流向诚信小微企业,为企业注入发展活水;宣讲环保税优惠政策,耐心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为市场“添”力赋能
“噼啪”作响的豆秆灰烬中,金黄酥脆的馉糘散发着诱人麦香。这项流传数百年的绛县非遗美食,正在税惠春风中焕发新生机。
馉糘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独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拓展等诸多挑战。“过去做馉糘是情怀,现在算成本账才发现,原料采购和设备升级压力不小。”非遗代表传承人王师傅的手作工坊曾因财务不规范难以享受税惠政策,这是当地多家馉糘家庭式作坊的共同困境。
百姓有呼声,税务有回应。绛县税务局组建“非遗服务专班”,上门梳理税费优惠政策包,开展“一对一”辅导,梳理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清单,手把手教学电子税务局操作。王师傅说:“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辅导,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原材料采购和工艺改进上,传承老手艺的底气更足了。”
服务不止于政策送达。绛县税务部门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网络,线上推送办税指南,线下团队驻点辅导;通过“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助力作坊引进自动化设备。如今,馉糘产业已从单一的手工制作发展为“手作体验+电商销售”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这样的故事,正在绛县各行各业不断上演。税收优惠政策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来,绛县税务局累计落实减税降费近8亿元。
用实干“暖”心聚力
“这钱不多,是份心意。”在“博爱一日捐”活动现场,绛县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排着长队将爱心款投入募捐箱,爱心款很快汇聚成帮扶弱势群体的暖流。
这样的爱心接力,早已融入绛县税务人的日常。在横水镇柳泉村的苹果园里,税务人员正帮果农算着“减税账”:“您这50亩果园,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作为99户脱贫户的“帮扶对子”,他们不仅送来产业扶持资金,更带着政策“工具箱”精准对接需求,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税惠土壤里扎根生长。
郝庄乡永青村的蔬菜大棚里,税务人员与驻村工作队共同查看辣椒长势;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红马甲,出现在文明交通岗、义务植树点、养老院的庭院中;退役军人创业培训班上,“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税费扣减”等政策解读赢得阵阵掌声;重阳节的敬老院里,税务人员为老人剪发、读报,饺子宴上的欢声笑语驱散了秋日的微凉……
下一步,绛县税务局将凝聚全员力量,以实干姿态奋勇争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提升税收工作质效,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税务力量。
记者 王月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