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以爱为舟 守护童心

——“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关爱困境儿童小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8

7月的河东大地,热浪蒸腾。由市民政局主办、山西十全阳光社工承办的“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团队奔走在乡间小道上。由山西十全阳光社工负责人王辉、心理咨询师李向阳和谢洁娟组成的专业队伍,带着对困境儿童的深切关怀,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爱心传递温暖。

重燃的求学梦

在闻喜县桐城镇的一隅老院里,15岁的小美(化名)正低头晾晒洗得发白的校服。领口处细密的补丁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如同她曾经黯淡的生活里透出的希望。因家庭变故辍学两年的她,眼底曾凝结着化不开的寒霜,如今在“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团队十余次心理疏导后,紧锁的眉峰已如春水初融。

“这是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简章,酒店服务专业,9月就能报到,学费全免。”王辉摊开烫金标题的宣传册,阳光透过葡萄架的藤蔓缝隙,洒在女孩膝头的笔记本上。那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她重新勾勒的未来,“酒店管理”四个字被反复描红,墨迹在纸页间发烫,曾经熄灭的求学梦想在此刻重新焕发光彩。

六龄童的避风港

驱车碾过闻喜县桐城镇邵王村的颠簸土路,“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团队踏过田埂来到小萱(化名)家。6岁的小萱躲在曾祖父背后,怯生生的眼神里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惶惑。这个自幼失去母亲的孩子,与佝偻着背的老人挤在四壁斑驳的老屋中,唯一的玩伴是半只缺了口的布偶熊。

了解到小萱的实际情况后,该项目帮扶团队当即展开救助流程:王辉拨通慈善总会开通的绿色申请通道,李向阳伏在矮凳上逐字填写申请表,钢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老人颤抖的指尖一遍遍摩挲着表格边缘。“下个月开学,新书包和彩笔我们会准时送来。”李向阳将表格轻放入老人掌心时,指腹触到他掌纹里的皴裂,那是被岁月与劳作刻满的沟壑,也承载着老人对孩子未来的期盼。

困难家庭的曙光

午后的芮城县古魏镇兴耀村,暑气像一团化不开的胶,黏在皮肤上灼痛。“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团队踏入14岁少年小虎(化名)的家。斑驳的院墙上,蔫头耷脑的丝瓜藤无力地垂落,家中弥漫着草药与潮湿混合的气息。

“这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手册,学校还有驻校心理老师会一直陪着你。”该帮扶项目团队将宣传册递到小虎面前,少年的指尖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摩挲着书页上“新能源”三个字,眼中漾起光亮。

当天,“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团队陪着小虎走进该县医院病房时,小虎的父亲半睁着眼,凹陷的眼窝里映着天花板的惨白。“大哥,市民政局帮小虎联系了免学费的汽修专业,孩子说以后要开车带你去看风景。”该团队工作人员的声音带着欣喜,眼角却泛起湿润。一滴浑浊的泪水从小虎父亲眼角滑落,他用尽力气将手指微微蜷起,轻轻碰了碰儿子的手背。窗外的阳光恰好穿透云层,照亮了父子俩紧紧相握的手。

据悉,“晋心护童・关爱成长”帮扶项目自启动以来,已为我市13个县(市、区)的1300余名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帮扶档案。该项目联动慈善总会、职业院校、医疗机构等多方社会力量,在河东大地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立体救助网络,让每一颗迷途的星辰都能找到被托举的支点,让爱与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 王月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