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用“1+N”抓融合抓队伍

——永济市张营镇综合行政执法破题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7

2024年11月,永济市张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私挖滥采点,队员立即通过“智慧吹哨平台”,与该市自然资源局开展联合执法,对现场车辆进行扣押,涉案线索移交公安部门进一步处理,有效震慑了私挖滥采行为。

这得益于永济市张营镇坚持把综合行政执法作为“法治永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探索“一争两抓”(争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排头兵”,“1+N”抓队伍、“1+N”抓融合)工作思路,搭建起极具特色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出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抓党建,一体推进

从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部署之初,永济市张营镇党委、政府就在思考如何在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下,构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一盘棋”新格局。

“以前,我们发现问题没有执法权,要逐级上报,等待市级有关部门处理。”张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李莹说。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开始后,该镇目前承接执法事项清单58项(法定执法20项、赋权执法38项),其余为“吹哨”事项,涵盖了在基层发生频率较高、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私挖滥采、私搭乱建、违法占地等重点问题。为了确保群众诉求“即时通、不推诿、快办结、可追溯”,真正让“看得见的”和“管得了的”融为一体,找准党建与执法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发力点是关键。

“一体推进”也需要平台。张营镇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充分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的平台作用,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划建设了180余平方米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地,设置了执法大厅、询问室、档案室、听证室和调解室,并根据行业领域设置了5个执法窗口,构建了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联动的工作体制。

抓队伍,一体育人

今年以来,为更好破解“谁来执法”“如何执法”难题,永济市张营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统筹镇域内执法力量,形成了以“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镇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组成的执法队伍,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能力上有短板,处理工作就会力不从心。队员们笔记本上记录的一条条执法规范用语、案例分析、执法流程等信息,就是有效消除“有心办、不会办”恐慌情绪的底气,更是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走向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具体实践。该镇秉承“按需施教”的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队员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聆听行业专家、执法能手、法律顾问的授课辅导,尤其是反复认真收看省司法厅组织的每月一期的“行政执法大讲堂”,围绕执法事项清单,集中提升执法实操技能,持续锤炼过硬本领。

抓融合,强化效能

普法工作触角延伸至全镇39个网格的神经末梢,受理网格员吹哨事项24起;

开展行政执法检查186次,行政处罚11件,行政强制5件,罚款20534.6元,行刑衔接移交公安部门1件。

这组数据,是永济市张营镇构建运用好“1+N”融合执法模式,将改革成果转化为综合治理效能的有力体现,切实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执法+综治网格”,覆盖更全。网格员有人熟、地熟、民情熟的优势,综合执法队员则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对违法行为能够依法按程序进行规范处置。二者的“强强联合”将多数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基层治理无死角、全覆盖。“现在我们‘吹哨’后,乡镇综合执法队能马上行动,执法处置快速高效,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张营镇常里村第二网格网格员李五齐说出了群众的心声。

——“执法+干部包联”,普法更实。“以前自建房随便取土挖沙,咱也意识不到是在破坏生态和土地,和干部们‘谝’了才知道,现在需要报备,不能破坏耕地。”村民李建群说的“谝”,是镇科级干部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时,通过“串门”给群众普及政策、法律知识等。这一“谝”,就变末端执法为前置服务,把违法占地、安全生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告诉给了群众。

——“执法+人大代表”,服务更细。运用“代表监督说事、综合执法解题”的工作模式,同时聘请该市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担任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行风政风监督员,广泛征求、收集群众意见,促进执法效能提升。“执法力度必须‘严’,但面对群众,我们坚持在‘刚’字上坚守底线,在‘柔’字上以人为本。比如针对个别群众乱堆乱放生活和建筑垃圾,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等行为,先提醒警告、限期整改,后对未整改的依法严格处罚。通过实行‘有温度的执法’,引导当事人自觉守法。”张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寻国强说。

——“执法+市直部门”,合力更强。基层一声哨响,各职能部门闻声而动,迅速回应基层诉求。寻国强打开“智慧吹哨平台”,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信息一目了然。该平台充分发挥了乡镇“发现早、报告快”和永济市直部门“执法规范、打击有效”的优势,一批长期困扰基层的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执法+数字赋能”,效率更高。依托雪亮工程,赋能基层“智”理。该镇已高标准建成视频监控197路,全面覆盖重点区域和重要交通路口,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通过监控视频取证,对违法人员、车辆路径进行摸排,让执法更便捷高效。

特约通讯员 史峰峰 通讯员 寻国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