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红色引擎驱动山村巨变

​——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探访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2

特约通讯员 史甜甜

盛夏时节,古耿大地,草木繁盛,万物生机勃勃。

从河津市区出发,驱车行驶约20分钟,便可抵达声名远播的“明星村”——樊村镇西磑村。这座依偎在吕梁山脚下的村庄,恰似一颗被山水浸润的明珠,颜值与内涵兼具,静静诉说着党建引领下的蜕变故事。

颜值逆袭:从“灰头土脸”到“诗意田园”

走进西磑村,一幅乡村振兴的鲜活长卷即刻铺展:错落有致的房舍院落,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花草繁茂的游园环境,充满创意的彩绘墙面,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邻里和睦的淳朴民风……这般蝶变,皆因该村党支部这台“红色引擎”持续轰鸣,为村庄发展泵入澎湃动力。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吻上村落,村民们便自发拎起扫帚,开启“扮靓村庄”模式。房前屋后的尘土、角落里的杂物,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每天早起10分钟,保持全村常干净”已从一句口号成为一种常态,刻进了村民的骨子里。

谁能想到,眼前这幅“诗意田园画”,昔日竟是另一番模样:风沙肆虐,环境脏乱,排水渠塞满垃圾,水体散发恶臭,村民直言“在路上站会儿,脸能‘吃’满土”。对比今昔,村民们忍不住感叹:“像做梦一样,可这梦,甜!”

如今,西磑村已挣脱“穷山村”的枷锁,蝶变成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见证着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结出的累累硕果。

治理破局:从“干部独唱”到“全民合唱”

让农村拥有“城市化”便利,是西磑村始终锚定的目标。于是,一系列“民生拼图”加速补齐:高标准日间照料中心,让老年人乐享晚年;小学、幼儿园提档升级,为孩子们打造优质课堂;社区卫生服务站焕新,让村民看病更加便捷;村东村西两个便民餐厅,为红白事减负;停车场、公厕、休闲广场、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填补了村民生活的空白;整合48项功能的便民服务大厅,让村民办事更加便捷。

基层治理向来棘手,西磑村却摸索出破解“密钥”。该村启用村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畅通“线上村民说事”和“线下干部办事”双渠道,420余件村民诉求线上办结,数字化成了服务群众的“快捷键”。不仅如此,平台还围绕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8个方面18项内容,对村民行为进行量化赋分,积分可兑换礼品,可评优评先,这一机制直接点燃村民参与热情,让“事不关己”变为“主动操心”,基层治理也从“干部独唱”变成了“全民合唱”。

产业腾飞:从“资源沉睡”到“活力奔涌”

乡村颜值飙升,游客接踵而至。西磑村深谙“流量”变“留量”之道,对镇磑堡、明清老宅等文物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为产业发展打底。

就业帮扶车间里,手工花馍、硬面馒头飘香;闲置公房变身特色餐饮店,烟火气弥漫;电商平台对接,为村中妇女提供客服岗位;谋划实施“汽车驿站”,“马路经济”蓄势待发……

西磑村锚定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以乡村特色旅游撬动产业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多元产业体系犹如大树般枝繁叶茂,蹚出一条独特的致富路。

“现在,村里环境赛市区,设施样样全!”“游客越来越多,我家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好。”“‘家门口’挣钱,挣钱顾家两不误。”提及变化,村民们眼角眉梢的笑意藏不住,你一言我一语,把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产业兴旺的故事,讲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诗行。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作战”,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防火”,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全民共建共享”……西磑村以党建为旗,引领发展方向;以奋斗为笔,书写蝶变事迹,让无名小村成了乡村振兴的“新样板”。正如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薛民所言:“党组织硬起来,群众拧成绳,再偏再穷的村子,也能走上康庄大道!”

夜幕垂落,万籁渐寂,西磑村的“党建红”愈发炽热,似暗夜灯塔,将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转化为持续向前的强劲引擎,驱动着这片希望的土地向崭新的未来大步狂奔。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