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9
小北山“自然与你”度假民宿鸟瞰图。 本报记者 金玉敏 摄
记者 曹欣怡 邢智轩
当都市人愈发向往山野的宁静清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绛北大峡谷这颗生态明珠,正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探访者。今年“五一”假期,依托绛北大峡谷的独特生态魅力,位于绛县磨里镇炭元河村的小北山“自然与你”度假民宿(以下简称小北山民宿)一开业便迎来“开门红”——“‘五一’假期首日,线上预订金额突破70万元!”该民宿负责人黄明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并非偶然,正是磨里镇深耕“党建+文旅”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磨里镇党委紧扣市委提出的“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紧紧围绕“四宜绛县”发展战略,按照全镇“党建红、生态绿、产业兴、全域游”发展目标,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的民宿经济新业态,着力构建“军工文化游、红色研学游、生态康养游”全域旅游新格局,通过做强“党建+文旅”大文章,有力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党建领航:文旅融合开新局
沿着通往绛北大峡谷的盘山公路驶入磨里镇炭元河村,道路宽阔平整,窗外山林叠翠,鸟语花香萦绕,清凉的山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扑面而来,瞬间涤净城市的喧嚣与燥热。
“这真是避暑天堂,比市区凉快多了!”游客李女士表示,以前来玩,周边连个吃饭住宿的地方都难找,到了下午就得匆匆返程,现在民宿建起来了,可玩的项目也多了,能好好享受这山野之趣了。
李女士口中的新变化,正是磨里镇炭元河村的小北山民宿。
炭元河村坐拥“晋水源头”“绛老故里”优势,以及高达90%的森林覆盖率、1200米的海拔优势和每立方厘米超8000个负氧离子含量。
如何将沉睡的资源禀赋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能?磨里镇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旅游民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建立起“镇党委统筹推动、包村领导督促落实、村干部协调推进”的三级联动机制,以党建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最初的民宅搬迁协调、规划设计,到项目的立项招标、“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保障,党员干部全程参与、攻坚克难。
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磨里镇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径,通过招商引资,与“自然与你”(山西)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盘活闲置宅基地、整合村集体资产,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主体、村集体主力、村民主业”的共建共营模式。
碎石小径蜿蜒,手工砖墙与山石垒台、青石铺地相映成趣,原木元素巧妙融入现代建筑。历经近一年的精心筹备,投资500万元的小北山民宿惊艳亮相,10套古朴清雅的民宿院落,配以综合服务中心、宴会厅、窑洞酒吧等基础设施,在今年“五一”假期正式开门迎客。
“民宿改造充分尊重村民原住房基础,保留了独立院落和厨房配置,既保障客人便捷居住,也为村民未来回迁预留了可能。”黄明玖介绍。
目前,小北山民宿客源稳定,周中入住率约40%,周末超过90%,客人主要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省西安市以及本省太原市等周边省市。
“流量”不止于线上,这份“热度”直接惠及村民。“根据合作协议,从第三年起,村民将依据其提供的院落面积和数量,获得运营净利润10%至20%的分红。这可以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增收渠道。”磨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北山民宿的成功,正是磨里镇“文旅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理念的生动写照,将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为文旅产业开辟了新局。
服务赋能:培育融合新动能
文旅融合并非简单的住宿升级,而是以服务为核心、深度激活资源的“融合赋能”,旨在让游客不仅能“住下来”,更能“玩得好”“留得住”。
磨里镇着力构建“景区、服务、效能”三方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创新“住宿+景区+游玩”抱团营销模式,精心融合了越野车、骑马、玻璃滑道漂流等体验项目资源。同时,引入豫剧等特色旅游演艺增强文化磁场,并将地方特色美食与精致西式甜点巧妙融入民宿服务细节,持续提升文旅惠民服务的品质与温度。
“民宿现在提供游览住宿一体化套餐,比如一套独栋两居室套餐,包含两家人的景区门票及住宿、餐食费,真正实现游住娱食‘一站式’搞定。”黄明玖表示,这种精心设计的打包产品,为游客省去了烦琐规划,让他们能更沉浸地体验深度旅程。
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年“五一”假期,磨里镇青年干部助农小分队化身民宿“代言人”,立足“云端磨里”抖音短视频平台,精心策划拍摄的《那远山,呼唤我》民宿专题宣传片亮相新媒体平台。“抬头可望浩瀚星空、低头能闻泥土芬芳,寻一处‘世外桃源’,在自然与你之间,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宣传片以景传情,将绛北大峡谷的壮美与民宿的惬意生动呈现,让“诗和远方”的魅力触手可及。
“希望借助镜头,让更多人看到磨里镇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活力,吸引大家来到绛北大峡谷,体验我们的特色民宿。”策划拍摄的磨里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梁爽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人才是服务的基石。磨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着力强化人才支撑,一方面加强对本地新员工的服务流程标准化培训。另一方面,积极组建以各村文旅爱好者和后备干部为核心的民宿运营团队,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与管理经验,为民宿产业发展储备优质人才。”
如今,磨里镇正以小北山民宿为成功样板,不断做强服务链条,持续优化游客体验。这一系列以“服务赋能”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正有力培育着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动能,成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新引擎。
产业生金:民宿点“火”乡村兴
小北山民宿的走红,像一簇明亮的火种,迅速点燃了磨里镇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村民的腰包日渐丰盈。
杨晶晶是返乡青年中的一员。她曾在太原市打工,今年被家乡蓬勃发展的民宿产业吸引,选择回到家乡。“第一个月就挣了近4000元,比在外打工还强!”她的话语里透着喜悦。
杨晶晶的母亲吉李娜也在民宿找到了稳定的营生。“过去靠做手工艺品兼职,按天结算,时间自由但收入不稳定。现在在民宿上班,每个月稳稳当当拿4000元,回家也仅10分钟车程,别提多方便了。”吉李娜笑着说。
村民王文明家的闲置房屋搭上了这趟“致富快车”,被改造成了民宿,他自己也成了小北山民宿的“多面手”。他感慨道:“以前主要靠‘跑山’,夏天能多挣点,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就没了收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现在这民宿产业,可是给了咱一份稳稳当当的依靠。”
小北山民宿的成功运营,宛如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磨里镇激起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层层涟漪。民宿的火爆人气,直接带动了炭元河村及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餐饮、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也随之蓬勃兴起,民宿本身也成了展示绛县优质农产品的一扇窗口。
“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上乘。我们收购村民的土蜂蜜、山核桃等,制成特色伴手礼赠予游客品尝。”黄明玖说,若游客有购买意向,可以提供农户的联系方式,方便游客直接购买,增加村民收入。
另一个可喜的变化也被梁爽看在眼里:“以前周边几乎没有小吃摊。自打小北山民宿火起来后,游客停留时间长了,不少村民开始干起餐饮生意。村民多了份收入,游客的选择也更丰富了,形成了良性循环。”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黄明玖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假期,小北山民宿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人次,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并有效带动当地2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民宿点亮的“星火”,正释放出更深远的能量。磨里镇的民宿改造,充分盘活了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提升了旅游服务承载能力,释放了潜在的消费活力。这不仅为全镇民宿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更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集体经济有效增长,为磨里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一幅宏大的全域旅游图景正在徐徐铺展。磨里镇将探索“党建+全域规划”新路径,打造“军工文化游、红色研学游、生态康养游”全域旅游新格局,逐步构建起串联小北山民宿、绛北大峡谷空中别墅、马儿崖客栈等文旅业态的康养民宿经济“循环圈”。
从一间民宿的服务创新,到一个乡镇的产业振兴,磨里镇以“党建引领、文旅融合”为笔,饱蘸山水人文的浓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奋力挥毫,让诗意栖居与乡村活力在小北山的星空下交相辉映,照亮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