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05
盐韵千年,梦启长廊。
6月26日,我市成功举办盐湖·盐梦长廊项目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对山水城文化、池盐文化、关公忠义文化、盐梦长廊规划项目进行推介。
这是自3月17日以来,我市先后4次召开山水城融合发展指挥部会议后,“盐梦长廊”又一次盛大“出镜”。
毫无疑问,盐梦长廊正成为运城盐湖保护开发、运城山水城融合发展乃至创建“一城两区三门户”的最新着力点。
盐梦长廊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干?连日来,记者走访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美丽盐湖,好山好水好风光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金玉敏 摄
盐梦长廊是什么?
山水城融合发展的关键落子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盐湖时,对盐湖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湖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山水城融合发展,坚持系统施治,扎实推进盐湖一体化保护利用工作,在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文化挖掘等领域多点开花,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今的盐湖,好山好水好风光正交相辉映,城区内部同外围盐湖、中条山形成完整生态网络,美丽盐湖更加亲民,被列入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获评省级“五星级幸福河湖”,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进一步做强做优盐湖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文旅新地标,走出一条具有运城特色、时代特征、盐湖韵味的文旅发展新路子,一直是市委主要领导长久以来的心愿。去年年底,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确定“一区两城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强调要倾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做好“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
今年3月以来,我市组建成立山水城融合发展指挥部,提出以中条山为屏、盐湖为脉、城市为核,加快把盐湖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山水城融合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典范。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与市长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长,两名分管副市长分别担任执行总指挥长和常务副总指挥长,全力统筹协调这项重点工作。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在盐湖南岸,统筹活力山谷、南山生态体育公园、中条山文化博览园、温德姆酒店等,打造中条外滩康养度假区域;在盐湖中部,依托“五步产盐法”体验区、天空之镜、运城盐湖景区等,打造盐湖生态观光区域;在盐湖北部,则以盐梦长廊(东段)为核心,打造河东记忆、晋南农庄、城市阳台、创意空间四大主题区域。
位于盐湖北部的盐梦长廊项目,凭借其广阔的地域、显著的地理落差以及丰富多样的独特地貌特征,为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实现山水城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托。聚焦盐梦长廊项目,以“一廊带全域”的系统思维,以生态修复为基、以文化传承为魂、以产业升级为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高标准建设盐梦长廊,致力于将这一“千年瑰宝”打造为“发展引擎”。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山水城融合发展的关键落子。
盐梦长廊怎么样?
打造百亿级投资文旅综合体
盐梦长廊位于华夏文明原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七彩盐湖的北坡东段,毗邻盐湖之滨,面朝巍巍中条,横跨城市纵轴。项目西起解放路、东至826县道,东西长度约10公里,南北宽0.2公里至1.6公里,南北高差36米,总占地面积约1.035万亩。其中,可开发利用面积3900亩。整体来看,这种狭长宽阔的地带,给盐梦长廊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我是运城发展投资集团的卢晓波。今天在这里,我以国企投资者的身份,向大家郑重推介我们精心策划的项目——盐梦长廊。”在6月26日举办的盐梦长廊项目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牵头单位——运发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马当先,对项目进行精彩推介。
让“盐之韵”赋能“城之美”,以项目之“进”点燃发展之“劲”。在盐湖北坡的整体规划中,自西向东的四大主题板块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功能多元、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新图景:
“河东记忆”主题片区,以盐化四厂工业遗址为载体,规划建设四大板块。其中,“鹾风市集”板块,征收原有村落实施“微改造”,打造特色民俗风情街;“盐韵拾光”板块,拟将盐化老铁路站台改造为艺术地标;“那年运城”板块,规划建设18个沉浸式场景,重现运城百年风华;“河东CYBER”,将打造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时尚娱乐中心。片区总占地面积426亩,预计总投资4.15亿元,年客流120万人,营业收入1.24亿元。
“晋南农庄”主题片区,以“国宝第一市”为魂、以晋南建筑为形,规划建设四大板块。其中,“河东之窗”板块,占地50亩,将建成13个融合102处国保的主题建筑群;“晋南民宿”板块,融合田园牧歌理念,建设极具晋南风格的高端康养度假院落群;“东湖市集”板块,用晋南最温暖的烟火气,重写“早经济”的商业传奇;“河东老街小吃集”板块,将汇聚百余种地道风味美食,打造快乐的“碳水之乡”。片区总占地440亩,预计总投资7.7亿元,年客流110万人,营业收入2.47亿元。
“城市阳台”主题区域,四大板块引领消费升级的核爆点。这里将规划建设的盐晶灯塔,可以360度观赏七彩盐湖,领略条山风光;商业MALL,将重塑城市商业格局,打造沉浸式购物公园;依湖而建的盐湖国际度假酒店,将集住宿、休闲、娱乐与康养等功能于一体;青年公寓,将建设成盐湖主题的智能公寓。片区总占地580亩,预计总投资15.5亿元,年客流340万元,营业收入4.33亿元。
“创意空间”主题区域,规划植入河东·夜宴、情景酒店、亲子生活乐园、热带植物园等特色业态,对盐梦长廊东段的边角地、闲置厂房等分散地块进行活化利用。
随着盐梦长廊项目的全面建成,预计投资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届时,这里将成为运城乃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特色最鲜明的文旅综合体,不仅为当地注入全新活力,更将重塑区域文旅产业格局,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与综合竞争力的强劲引擎。
盐梦长廊怎么干?
政企携手启新程
“坚持政府导向、国企牵头、社会参与、运营前置的超前理念,将流量运营、品牌运营、人气运营作为‘盐梦长廊’项目的核心战略。”卢晓波说,“要切实实现‘运城发展,企业家发财’。”
盐梦长廊的建设,将采用“政府主导+国企牵头+社会合作”模式,充分调动民间特别是本地民营企业的参与:可以股权合作、同建共赢;可以独立开发、自己运营;可以项目合作、优势互补;可阶段性参与,也可以全产业链参与。其前提,是作为牵头单位的运发投将一马当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运发投的前身是运城市财政局下属融资平台“运城城投公司”。2003年,运城市财政局设立科级单位,开启城市建设投融资探索;2007年,公司迎来重要变革,正式升格为市政府正处级直属单位,更名为“运城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管理架构与职能定位全面升级;2018年,以运城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为基础,着手搭建运城发展投资集团框架;2023年1月,运城发展投资集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城市建设投资领域迈向集团化发展新阶段。至此,运城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为运城发展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持续在新的管理体系下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运城建设与经济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与改革,运发投已拥有固定总资产360多亿元,是全省唯一的2A+平台公司,也是全市国有企业中资产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卢晓波说,“基于盐梦长廊建设,我们还专门设立‘好运之城’发展公司,作为运发投的一级公司,将全面承接运发投拥有的30亿元融资授信额度,全部用于盐梦长廊建设,为项目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对发展负责,不新增政府债务;对历史负责,不搞“形象工程”。自项目确立以来,运发投一班人历时138天,先后深入参观15个城市、30个项目,拜访40余家企业,走访4520户居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同时,又聘请文旅、金融、商贸、创意设计等各方面专家,进行了详尽的投资效益调查分析。最终,建议市政府将在国内文旅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华影文旅集团作为策划单位,为盐梦长廊项目的高标准规划与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之城,将盐梦长廊打造成城市度假目的地、滨湖理想生活圈的国际化休闲文商旅消费区。”华影文旅集团CEO杨建林表示。
4月25日,运发投集团举办的盐梦长廊项目推介座谈会上,农发行运城市分行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及近20名运城知名企业家应邀参会,围绕项目合作、投资运营展开深入交流。会上,各企业代表纷纷表达对项目前景的高度认可,一致表示将各尽所能,全力参与项目建设,为山水城融合发展作出应有担当和贡献。同时,也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建议。
6月26日,市委、市政府举办的盐湖·盐梦长廊项目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更是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此次活动参会企业228家。其中,央企、国企48家;金融机构4家;国内知名文旅公司、运营团队、行业协会等138家;我市企业38家。会议推介山水城文化、池盐文化等特色IP与盐梦长廊规划项目。中铁三局集团、山西文旅资产管理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华影文旅集团等20家企业,围绕文化休闲、康养度假、研学体验、数字创意等领域,分别与我市相关市属企业及单位进行签约,共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59.24亿元。
一廊带一城,一城带一域。盐梦长廊项目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将为投资企业开辟广阔的转型新平台、发展新赛道。目前,市招投中心、市盐保中心、运发投、市水投、市关公文旅公司等单位,正持续开展签约项目和意向线索的对接跟踪工作,并将全力争取生态补偿、文旅产业专项扶持等政策红利,将其转化为资源整合、要素保障等切实可行的发展举措。相信通过政企携手,盐梦长廊这个令运城人民自豪、惊叹的文旅新地标将早日建成!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