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在劳动教育中探寻成长“密码”

——夏县庙前镇中心校劳动技能大比拼扫描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16

记者 杜磊

生活即课堂,处处是教育。为全面落实新时代“五育融合”理念下的新劳动教育,近日,夏县庙前镇中心校举行了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必要的劳动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基本的劳动思维、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

比赛分年级进行,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和家庭劳动技能,分别设置了各种比赛项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比赛现场,去见证孩子们在劳动时的不凡身手。

随着一声哨响,一年级的萌娃们化身“自理小能手”。书本分类、文具归位,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一根根鞋带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很快变成了蝴蝶结。孩子们的每一个动作虽稍显稚嫩,却满是认真与专注,迈出了劳动实践的第一步。

活力四射的二年级同学在接力赛中大展身手,灵巧的手指翻飞,红领巾转眼间就系得端正又漂亮;剥蒜环节更是趣味十足,只见小选手们正专注地剥蒜皮,指尖轻掐蒜瓣外皮,巧妙借力将蒜皮剥离,动作干净利落。

一洗一揉见真功,一叠一放显细致。比赛现场,三年级的小能手们各显神通,神情专注。灵巧的小手快速搓洗抹布,泡沫飞舞间,一块块抹布被洗得干干净净;铺平、压实、翻折,挑细节、折直角、捏线条,每个孩子都化身“能工巧匠”。

四年级缝纫小达人们从穿针引线到缝纽扣,再到打结收线,稚嫩的小手拿起针线有模有样。缝纽扣这项基本生活技能看似简单,其实颇有深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生活能力,还能磨炼孩子的性情。

五年级的“小厨神”们用锅碗瓢盆奏响了一曲美味交响乐。比赛现场,小选手们化身“星级大厨”,从刀工到火候,从调味到摆盘,每个环节都展现着孩子们精湛的厨艺。

西村小学一年级学生贾诗雨说:“今天参加了系鞋带比赛,我的手一直在发抖。看着其他同学飞快地系好蝴蝶结,我急得满头大汗。虽然最后系得歪歪扭扭,但老师表扬我很认真。回家后我要多练习,让鞋带变得像蝴蝶翅膀一样漂亮。下次比赛,我一定要系得又快又好。”

王峪口小学四年级学生邱若曦说:“今天第一次参加钉扣子比赛,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刚开始不太顺利,要么线打结,要么扣子歪歪扭扭。后来我学着奶奶平时的样子,先在线尾打个结,再把针从布料背面穿上来。当我把四孔纽扣缝得方方正正时,心里比考了100分还高兴。原来,看似简单的钉扣子藏着这么多学问,要耐心,要专注,线还不能拉太紧。放学后,我要把校服上松动的扣子都加固一遍。”

“作为五年级厨艺比拼的‘冠军’,我要分享三个关于炒鸡蛋的独家秘诀,一是‘火候魔法’,一定要等锅冒青烟再倒油,这样炒出的鸡蛋会更加蓬松;二是‘时空法则’,鸡蛋七分熟时就要盛出,等辣椒炒软再回锅;三是‘爱心调料’,最后撒的葱花要像天女散花一样均匀。记得第一次炒鸡蛋时,还把蛋壳掉进了锅里。但今天,当我握着温热的锅柄,看着金黄的蛋液在锅中绽放成花朵,听到同学们的惊叹声时,突然明白了坚持的意义。”庙前小学五年级学生杜昊玺说。

该中心校校长卫洪恒表示,此次劳动技能大比拼不仅是一场能力的较量,更是一堂生动的“德孝实践课”。孩子们在系鞋带、剥蒜、叠被子的点滴劳动中,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感恩,体会了“父母养育辛劳”的孝心。他们始终相信,会劳动的孩子更懂生活,懂感恩的孩子更明孝道。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推动“五育并举”落地生根,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让劳动之花在校园中绚烂绽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