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向“新”图强 以“质”谋远

——看芮城县阳城镇“聚焦四端”走好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3

时至立夏,万物繁茂。清晨,芮城县阳城镇千亩精品苹果示范园一派繁忙景象:头顶,植保无人机来往穿梭,精准喷施营养液;园内,满缀幼果的树苗长势喜人,果农们有条不紊地仔细疏果;地头,抗旱服务队成员忙着焊接水肥一体化终端供水管道……这是阳城镇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系统集成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芮城苹果”提升品质、叫响品牌的“排头兵”,近年来,阳城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借助“芮城苹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优势,紧扣果园改造、品种优化、延链补链、服务管理四大关键环节,奋力走好科技赋能、全链融合、富民强镇的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种植端,夯实产业根基

种植端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长期以来,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升级。如何让黄土高原产出更具特色、更富内涵、更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苹果,成为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必须突破的首要瓶颈。

“这是我们公司新栽植的‘秦脆’优质抗逆苹果新品种果苗,抗寒抗旱抗盐碱,果面着色良好,果肉风味浓郁、甘脆汁满,去年商品果单个最高卖到20块钱!”在宋记果业矮化密植高标准示范园,山西宋记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林河告诉记者,“示范园通过将传统品种与抗病性强的砧木嫁接,对标国际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搭配‘园上防雹网、园中滴灌器、园下诱虫板’等装置,使果园机械化率上升70%,种植密度提升3倍。此外,建园成本较低,管理省时省心,亩产达3000公斤,商品果单个售价6元起步,逐步成为高端商超的‘宠儿’。”

阳城镇现代果业改革始于品种与技术的双重革命。依托芮城县委部署的“北斗七星”品牌苹果工程,该镇锚定辖区万亩苹果园,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和经营效益,促进全镇果业良性发展。4年时间,全镇累计改造老劣果园3120亩,协调流转土地1560余亩,适时引进“秦脆”“瑞雪”“瑞香红”“黄金维纳斯”等新优品种30余万株,向当地果农免费发放,并同步实施栽植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跟进。

“镇政府连续多年给我们免费发放树冠小、果实大、抗寒耐旱、比较适合山区栽植的新品种果苗,并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系统,可有效节水70%以上,苹果产量和效益也随之节节攀高。”阳城镇江口村村民付作功感触颇深。2021年,付作功将自家10亩30年树龄的果树全部更换,果树3年后挂果,次年经济效益凸显,每亩增收30%以上。

聚焦销售端,抢领市场先机

“全镇种植‘富士’‘秦冠’苹果1万余亩,以宋记果业和丰欣农业为龙头的苹果出口基地和加工企业就有7家,仅外贸出口就达3万吨,年产值超2.1亿元。”提及当地现代果业发展现状,阳城镇党委书记王宏岩如数家珍。

依托家乡苹果产业优势,阳城镇西尧村村民侯彭辉2015年回乡创建芮城县天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亩,矮化密植“烟富8号”“烟富10号”苹果,以“订单作业”跻身阳城镇首位“90后”苹果生产经销领头人。

“这是去年新装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只需将分别控制水、肥、药的阀门同时打开,几个小时就可以解决百亩果园的灌水、施肥和打药,管理非常方便。”在天润生态农业精品苹果种植基地,侯彭辉告诉记者,“新品种不用套袋,省工省钱,果面鲜红艳丽,全红果率超过80%,而且坐果率高、抗病虫害,常温可储存至次年4月,亩产达4000公斤,亩收入达3万元,是山区果农的首选。”在侯彭辉的示范带动下,阳城镇及周边村镇百余户果农栽植苹果新优品种“烟富8号”1100亩,挂果后全部纳入订单销售范畴。

订单经营稳中向好,市场拓展风生水起。走进山西宋记果业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内,30余名员工分坐在水洗选果机两侧,依照大小、色泽等标准对苹果进行分拣包装。“过去苹果摘下来堆在家里、存入窖中,相对而言难免损耗大、卖价低。现在采摘后直接进冷库,品质有保障,还能随行就市错峰销售。”宋林河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苹果销售旺季,每年采摘期当地苹果供不应求。眼下尽管是销果淡季,每天销量仍保持在55吨左右,主要销往上海、广州、深圳、嘉兴等沿海城市,厂内员工实行‘两班倒’作业,计件工资每人每天超过200元,真正实现‘鲜果出库不过夜、全年供应不断档’。”

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在芮城县硕园果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箱箱印着“芮城苹果”商标的鲜果正在装柜,即将远销海外。“凭借强大的实力、优良的品质和周到的服务,我们‘芮城苹果’在东南亚市场广受好评,年出口量逾1万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助力‘芮城苹果’全力进军海外高端市场!”芮城县硕园果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意气风发。

聚焦加工端,厚植产业动能

如果说种植端是产业的“根”,那么加工端就是产业的“脉”。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辟产业增值增效新赛道,阳城镇将目光投向加工环节,通过完善冷链物流、发展精深加工,推动苹果产业从“卖鲜果”向“卖加工品”“卖附加值”转变,让“小苹果”持续释放“大能量”。

2023年10月,在阳城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对接下,总投资1000万元的山西丰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产。该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以脱水苹果粒、脱水苹果圈、脱水苹果片、脱水山楂片生产销售为主,年产值达20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果农1000余户实现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提供就业岗位60个,人均年增收4万元。

“由于企业刚开始运行,目前仍以加工苹果粒为主,订单输送至山东两家外贸企业,果渣就近售卖到河南三门峡,年消化当地‘秦冠’苹果7000吨。”阳城镇永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山西丰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朝峰告诉记者,“加工苹果粒的优势在于原料以丰产著称的当地老品种‘秦冠’为主,仅此一项,为当地果农增收26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苹果效益最大化。依托丰欣农业,阳城镇果农罗菊芳、王建忠、王建民等数十家‘秦冠’苹果种植大户实现‘躺赢’,每亩增收1200元以上。”

在丰欣农业一侧,永丰村果农冯刘武穿梭在新栽植的苹果树苗间,浇水、培土,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又新栽了30亩,现在党和政府对发展现代果业的力度越来越大,咱老百姓种苹果的信心更足了!”冯刘武笑着告诉记者,言语间满是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聚焦服务端,奠定丰产保障

“要充分整合资源,科学谋划苹果产业发展,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机制,推动苹果产业全面提档升级,为打造‘一区五园’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汇聚磅礴之力。”在沿山精品苹果示范园现场,芮城县委书记尚玉良一语道明芮城现代果业发展主攻方向。

以科技提产量,以服务促增收,以培训添动力。为助力现代果业丰产增收,阳城镇创新服务机制,定期邀请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果业技术专家进村入户,为当地果农“面对面”宣讲政策,“手把手”开展培训,为果园管理“把脉开方”,给果农大户“传经送宝”,让广大果农在“看”中拓宽视野,在“听”中总结经验,在“做”中领悟技术。

“当下正值果树管理关键期,我们召集果企领头人、种植大户、销果能手等组成‘服务先锋队’,适时参加各类观摩学习活动7场,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交流指导,惠及果农330余人次。”阳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庆告诉记者。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同时,阳城镇充分整合辖区涉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探索组建适应现代果业发展需求的托管服务中心,累计协调流转土地1500亩,全部建设为精品苹果示范园。在此基础上,同步采用“政府号召、企业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等方式,有效整合各村大型农机60余台,为农户提供果园托管、果农培训、果品代销、果园管理、农资统购、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冷藏存储等社会化服务,广泛营造“组织在村民身边、服务在田间地头”的浓厚氛围。

“我们阳城镇现代果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党员常态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方位服务果业发展大局。”在镇党委、政府带动下,阳城镇杜庄村村民薛平自发成立抗旱服务队,带领服务队成员奔走在各苹果种植片区,为广大果农义务焊接水管、涂抹防锈漆,为当地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标准示范园的成熟经验借鉴,畅通无阻的销售渠道……看到市场前景广阔,阳城镇石佛寺景区开发商陈云踌躇满志,于今年年初在景区周边新建高标准果园300亩,迎着惠农春风开辟新赛道。

截至目前,阳城镇发展涉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1家,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果园1600亩,新建精品苹果示范园5个,占比达45%。品种优良领先化、管理科学精准化、产业集约规模化、果品优质高端化已逐步成为阳城镇现代果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中条山下极目远眺,一片片果园郁郁葱葱,在暖风摇曳中荡活镇域经济“一池春水”。“今后,我们将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锚定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紧扣芮城‘1544’目标矩阵,持续推动现代果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升级,奋力打造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提及现代果业发展远景,王宏岩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贺菊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