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我市围绕“烟火气”夯实文商融合新支点——

烟火升腾中,生机盎然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2

从黄河夜市市井烟火气与新文旅打卡地的结合,到岚山根·运城印象红色文化与美食的碰撞,再到盬街文化演出与市井小吃的交相辉映,今年“五一”假期,我市多个景区、街区、夜市“热力值”拉满,再现“人从众”盛况。

文化与市井烟火交织的场景,成为撬动我市“五一”假期消费的新支点。“文旅+烟火气”,不仅激活了城市活力,更为文旅经济增长注入了一股“接地气”的动能,成为点燃我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游客在盬街一家火锅店品尝河东美食。

“翻台”次数创新高

5月4日,随着夜幕降临,黄河夜市逐渐迎来当日客流高峰。记者看到,两侧的摊位前人来人往,即便下着小雨,也抵挡不住市民、游客的热情。

小雨淅沥,数顶推拉篷整齐排列,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孜然、辣椒的香味扑面而来。“嗞嗞”作响的炉子上,羊肉在特调酱汁中变换着颜色;厨师们颠勺、装盘的动作行云流水,食客们捧着刚出炉的饼子、烤串穿梭其间,一起交织成这里最鲜活的市井画卷。

“我们店里的桌子有100张,‘五一’假期每天来的客人能有400桌,翻4次台,今天天气不太好,但也有200多桌了。总的来说,今年游客量比往年多了一半以上,我们的营业额也比往年上涨了至少30%。”ABC烧烤摊老板张丽娟笑着介绍,“我认为这得益于近两年我市的文旅宣传工作做得好,外地游客至少占40%,其中陕西游客最多。菜品里面,单是龙虾每天就能卖150份,酸辣白菜能卖到300份。”

记者看到,在黄河夜市各个商户门前的推拉棚里,有不少外地游客,一些游客就餐时还推着行李箱。“我和朋友3个人一起来运城玩,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天了。一开始我们是考虑到运城离得近,没想到这里还挺好玩的,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今天我们就要返程了,离开前特意选择来黄河夜市再吃一顿烧烤。”来自陕西省的游客张女士说。

“今年游客比往年多,来店的游客每天在1000人左右,外地游客居多,尤其是山东、陕西、河南的游客,都对咱家的菜品赞不绝口。”红星食神烧烤摊的老板张钰彪满脸喜悦。

在黄河夜市负责人李爱国看来,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夜市的人流量确实十分可观。“‘五一’假期,来我们市场的游客,每天大概能有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了50%左右。近两年对于黄河夜市的宣传力度较大,使得这里成了运城的一个新网红‘打卡’地,许多外地来的游客来运城都要抽一天晚上来黄河夜市品尝一下美食。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各个商户店里的翻台次数增多,许多做得好的大户翻台次数都能有四五次,销售额每天能达到5万元。”李爱国笑着说,“为迎接今年‘五一’假期,我们夜市提前要求每家商户都必须安装公厕,并制作公厕指示牌,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展现,也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今年“五一”假期,黄河夜市在烟火升腾中,迎来一种别样的生机,传统夜市升级为文旅融合的消费场景,强化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同时,也成为我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游客在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乘坐小火车。本报记者 王新欣 摄

免费演艺引客来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里依旧热闹非凡,游人如织,精彩纷呈的演艺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演出特别有感染力,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带着孩子一起观看很有意义。”来自盐湖区的游客刘先生一边鼓掌一边说。

“这个是我们景区推出的行进式情景剧《条山儿女》,‘五一’假期,我们每天会演出3场,平常周六日也会演出。此外,我们在景区大门口还为游客准备了《大生产》等免费的演出。”该情景剧导演潘国栋介绍。

据悉,为庆祝“五一”假期,同时为了丰富游客游览体验,该景区精心筹备了《大生产》《条山儿女》等免费演出活动。舞蹈《大生产》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先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条山儿女》给游客们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文化之旅,不仅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更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河东舞狮、手鼓表演、魔术表演则为游客带去不一样的文化和视觉盛宴。

除了精彩的演出外,景区的美食小吃、游乐设施同样吸引了大量游客。稷山饼子、热米皮、岐山臊子面等商铺前人来人往;小火车、旋转木马、海盗船等吸引了大量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游客……

“前两天人特别多,每天我们能卖出300多个稷山饼子,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人流量虽然相对少一些,但依旧十分热闹。”“稷山饼子”商铺老板曹可凡这样介绍。

“孩子太小,‘五一’假期带着他在周边玩一玩,我们从家直接坐着公交车就来了。孩子在这里喂小鱼、喂鸭子,已经喂了好几包鱼食了,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大人也相对轻松一些。”来自盐湖区的游客李女士说道。

“我们是从河南过来的,运城离我们比较近,好玩的景点也多,假期我就带着家人一起过来了。”游客王女士带着家人一边买着热米皮一边说。

据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办公室主任王鹏介绍,今年“五一”假期,该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共计20.5万人次,累计消费额486万元。“这个假期,我们景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出各种各样的免费演出活动来吸引游客,《条山儿女》《大生产》等都与红色文化有关,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故事,对孩子们来说也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王鹏说。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特色美食与娱乐的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将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烟火气”携手“文化味”

“五一”假期,位于我市盐湖区的盬街烟火气爆棚,以各式各样的美食、小吃吸引八方来客,成为游客享河东文化之旅、品河东美食的打卡点。

“带着孩子来这边尝尝小吃,还能顺道游览关王庙等古建筑,挺不错的。”来自夏县的游客曹女士说道。

今年“五一”假期,大量游客涌入盬街。在这里,鲜肉馄饨、新绛铜火锅、盐焗鸡等各种美食琳琅满目。一路走去,羊肉在炭火上烤得嗞嗞作响;地摊牛排搭配上秘制酱汁令人垂涎不已;馍夹菜口感丰富,让人回味无穷;串串香、饼子夹串等各种特色小吃也都各有千秋。游客有的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有的手拿小吃三五成群穿梭其中,有的则带着孩子在石雕前“打卡”拍照,尽享夜晚的惬意时光。

记者看到,在盬街钟楼广场的西侧,消夏美食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为街区增添了一份浓郁的烟火气息。随着夜幕降临,许多游客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啤酒,还能看到精彩的免费电影,十分惬意。

“我很喜欢盬街,这里除了美食外,还能听到戏曲、相声,体验感非常好。”来自河南的游客刘先生对盬街赞不绝口。

据了解,盬街北口有关王庙,中段是老钟楼遗址。整条街以明清晋南建筑风格为主,把关公文化、根祖文化、德孝文化及盐文化囊括其中,游客在此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尽情感受浓厚的河东历史文化气息。

“‘五一’假期,盬街的人流量基本上每天在5万人次左右,外地游客占一半以上。我们每周五、周六,都会在北口戏楼处固定推出《东方有戏》票友PK赛,5月2日至3日都进行了演出,效果非常不错。每周日我们还会邀请山西省蒲剧艺术院的演员在北口戏楼演出,此外,5月1号,鸣嘴相声也在北口戏楼进行了演出,文化味十足,吸引了很多游客。”盬街负责人董渊介绍,“在‘五一’期间,盬街举办了多场文化节目表演,让盬街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人潮涌动、满街飘香的夜市、街区到兼具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从千年文化底蕴到街头巷尾的柴米油盐,文旅与烟火气的融合,正在重绘我市假期文旅消费经济的版图。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一场文化认同与生活美学的组合之旅,对游客来说,可以一边触摸历史温度,一边感受生活本真,从而获得全新的文旅消费体验。对运城来说,“文旅+烟火气”的组合,也让我市实现既有文旅“热度”,更有生活“温度”,迎来文旅火爆出圈的同时,也迎来了文商融合的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王新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