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4-29
暮春时节,万物向荣。走进河津市柴家镇下牛村槐米种植基地,连片的金槐树绿芽萌动,趁着天气晴好,农户高建水手持农具为金槐树打药、锄草、剪枝,用勤劳的双手默默耕耘着丰收的希望。
下牛村土地多为荒沟荒坡,沟沟岔岔生长着许多老槐树。近年来,该村结合实际,发展“单季槐”“耿宝米槐”“金槐”等槐米种植,并持续引进改良新品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擦亮槐米基地品牌。目前,该村已发展槐米种植1000余亩,70%左右村民从事槐米种植。
“再有3个多月槐米就成熟了,现在正是成熟关键时期,要抓紧时间指导帮扶大家好好管理。”说话的人叫杜国良,是河津市槐米种植乡土专家,也是下牛村金槐改良嫁接的带头人。为了使槐米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米”,近段时间以来,除了忙着在自家10亩槐米地里作业,杜国良还要抽出时间去外地给别的种植户改良嫁接树木,并为前来“求学”的周边县域乃至河北、河南等地的种植户“传经送宝”。
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单季槐”“耿宝米槐”芦丁含量相对较低,导致传统品种槐米价格、效益逐渐下降。2018年,在槐树林里摸爬滚打半辈子的杜国良深入研究市场动向,远赴广西考察学习,引进金槐品种,通过试种改良嫁接后效益可观。在杜国良带领下,该村目前已全部改良嫁接成了金槐品种。
据了解,金槐具有生长快、易管理、产量高优势,其有效成分芦丁含量较高,用途广泛,市场行情好。杜国良告诉记者,槐树改良嫁接后,第二年就可见效,一亩地产量在100公斤左右,改良嫁接后树龄在3年至5年的,每亩能产150余公斤,一般亩收入在5000元左右。“作为一名乡土专家,肩上更多的是责任,到地头摸索、实践,推广新的管理技术,就是我应该做好的事情,把我们村的槐米种植产业做大做强,让大家增产增收就是我的理想。”杜国良这样说道。
下一步,下牛村将不断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发槐米茶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业运营,打造劳务品牌,向周边输送相关技术人才,实现槐米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杨通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