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找寻生活的支点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8

最近经常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生活的支点越多,内核越稳。”追根溯源,原来是从周轶君老师的一段访谈中延伸出来的:“有时候听到年轻人跟我诉苦,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内心找不到支点,于是也就缺乏去追求什么的动力。”

诚然,在由城市霓虹灯与车水马龙构成的日常里,许多年轻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有人困在“工作即全部”的漩涡中,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甚至失败,整个人就像被抽走灵魂般陷入虚无;有人将情感视为生命唯一的寄托,当感情破裂时,便觉得世界失去了色彩。这种由单一支点支撑的生活,就像玻璃杯中摇摇欲坠的硬币,看似直立,却经不起丝毫晃动。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不确定性,正将越来越多的人推向这样的危险境地。当一切经历被“分数”“点赞量”“KPI”等数字量化,当所有的人生目标都浓缩成单一维度的追逐,一旦这个支点倾斜,我们精心搭建的生活便会瞬间崩塌。

但生活从来不是单选题,真正稳固的生命内核,源于多元支点的相互支撑。这些所谓的“支点”,就是让你在失败或者不如意时,仍然能托住你的东西。它可以很宏大,事业、爱好、理想,或是一段珍贵的关系;也可以很细微,下班路上看到的落日、公园里的“20分钟”,或是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

这些支点并非各自孤立,而是如同交响乐中的不同声部,在相互配合中达成动态平衡。当工作压力剧增时,运动能释放紧绷的神经,绘画、音乐等兴趣爱好可以调节情绪;当情感遭遇挫折,事业上的小成就带来自信,阅读又能给予心灵慰藉;而家人的陪伴、和老友的彻夜长谈、同好间的兴趣互动,能在困境时给予温暖与力量。就像作家村上春树,将写作、跑步与翻译有机融合:写作时专注创作,跑步时清空思绪,翻译时转换思维,不同领域的切换不仅能够避免产生倦怠感,更形成了良性循环,帮助我们向前推进。

就像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玫瑰所讲的那样:“人必须要出门,必须要社交,体验不同的事物,见不同的人。”打破单一支点的桎梏,主动构建多维生活体系,我们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每个支点都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窗,一次自我突破的契机,一块构成完整自我的拼图。生活的支点越多,我们的内核越稳,人生的画卷也将在多元色彩的交织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与丰盈。

□杨颖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