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代的雕版印刷

来源:金融博览时间:2025-04-28

万荣县薛瑄纪念馆《薛文清全书》木刻版 记者 刘亚 摄

雕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从唐朝中期到清末,一直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主流。古代的图书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雕版印刷印制的。进入宋代以后,图书市场日渐繁荣,印书就成了一个拥有大量需求的产业,有的图书远销海外,雕制印版也由此成为诸多职业雕版工赖以谋生的手艺。他们不仅能在印版上刻写工整的文字,还可以在印版上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

制作印版用的木料十分讲究。首选木料是梨木、枣木和梓木。此外,苹果木、杏木、黄杨木、银杏木、皂荚木制作的雕版也比较常见。梨木木质光滑均匀,硬度适中,制作雕版最为理想。枣木比梨木硬,纹理匀直、质地紧细,也非常适合印刷。梓木纹理粗直,也是硬木,在雕版中用得较多,于是,人们便把文稿交付印刷称作付梓。黄杨木最软,适合镌刻整齐的正文。皂荚木适用于刻制线条细腻的插图。大规模印制纸币及文书时,也选用铜板或其他材料。

选用来做印版的木料不能有疤节,否则会影响镌刻及印刷。把木料加工成印版时,人们通常是顺着木纹切割,按照纹理的顺直来拼接印版,不仅要保证可以用来镌刻的面积,还要避开树芯部分。制作好的印版在使用前还要在水中浸泡一个月。如果急用可以用蒸煮的办法处理木料,然后取出阴干。经此处理的木料干燥后,不会出现裂缝或变形,从而使印版的连续重复使用成为可能。再把两面刨平用植物油遍涂表面,用芨芨草的茎秆细细打磨平滑。

印版的大小由纸幅确定,一般印版呈长方形,平均宽12寸,高8寸,厚0.5寸。印版通常两面都刻,这样每版能印两页,正好印出一张对折页。

(《金融博览》杂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