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AI“入驻”厨房 开启烹饪新“食”光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8

清晨6时,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云层,居民楼里的厨房已亮起暖黄灯光。58岁的李阿姨裹着印有碎花的棉布围裙,指尖轻轻划过手机屏幕,唤醒了她的AI助手。自从3个月前在女儿的指导下学会了用AI,这个普通家庭主妇的厨房,仿佛被施了魔法,从日复一日的琐碎劳作,蜕变成充满惊喜的生活舞台。

“以前做饭,真是件头疼事。”李阿姨坐在木质餐桌前,摩挲着杯沿回忆。退休后,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全家饮食的重任,可面对性格迥异的家人,众口难调成了头号难题。老伴儿患有高血压,饮食需严格控盐少油;女儿健身后对蛋白质需求大增,希望饭菜加点肉、蛋类;小孙女才7岁,挑食得厉害,青菜碰都不碰,还喜欢吃甜食。“每天睁开眼就在想,今天做什么菜?翻烂了菜谱,照着做出来也不尽如人意,常常这边刚端上桌,那边就有人皱眉头。”李阿姨叹了口气,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曾经的无奈。

转折发生在去年冬天。女儿看母亲为做饭愁眉不展,便推荐了这款AI助手。“刚开始我哪里会用啊,觉得这是年轻人捣鼓的玩意儿。”李阿姨笑着摇头,“但女儿手把手教我,说只要把家人情况输进去,AI就能解决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阿姨在App里详细填写了老伴儿的病史、女儿的健身目标,还特意备注了孙女的口味偏好。

“没想到,不到5分钟,AI就给出了一周菜谱!”李阿姨眼睛发亮,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初次体验。那周的菜单既科学又贴心:周一有适合老伴儿的降压清炒芹菜、搭配女儿的鸡胸肉沙拉,还特意准备了孙女最爱的苹果派。“当我把苹果派端上桌,小孙女眼睛都直了,一个劲儿问我是不是偷偷学了新手艺!”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更让我惊喜的是,老伴儿尝了清炒芹菜后,直说比以前清淡却更入味,吃了后感觉血压监测也比平时稳定了。”

AI的神奇之处远不止于此。李阿姨点开手机,向我们展示她最依赖的功能——详细的食材清单与烹饪步骤。“以前做菜,总凭经验估摸着放调料,结果要么咸了,要么淡了。现在好了,AI会给出精准提示。”她边说边演示红烧鱼的制作方法。手机屏幕上,清晰罗列出红烧鱼的详细烹饪过程:

食材准备:鲜鱼1条,可选鲤鱼、草鱼等;葱2根、姜1块、蒜5瓣、干辣椒3个;料酒2汤匙、生抽2汤匙、老抽1汤匙;盐适量,食用油适量……

“AI说了,把鱼处理干净后,在鱼身两面划几刀,用厨房纸巾擦干水后,均匀抹上少许盐和料酒腌制。紧接着,先热锅凉油,再放葱、姜爆香。5分钟后,咱们就可以准备葱、姜、蒜了。”李阿姨笑着说,“你看,AI还会统筹时间呢!接下来就是煎鱼了,你看这下面还有提示,如何让鱼翻面而不破碎、怎么才能煎至两面金黄……要是不会哪一步,就随时点开来看看。”

李阿姨跟着AI一步步操作,语气里满是自豪:“现在就算是第一次做菜,也能做得有模有样。上次家庭聚会,我照着AI的菜谱做了松鼠鳜鱼,亲戚们都以为我请了大厨!”

更让李阿姨离不开AI的,是它精准的时间把控功能。“人上了年纪,记性越来越差。”李阿姨无奈地苦笑,“以前炖汤,经常聊着天就忘了时间,好几次锅烧干了才想起来,差点酿成大祸。自从有了AI,这些烦恼全没了!”她翻出手机里的记录,展示AI为她设定的提醒:“上次炖排骨汤,让AI过30分钟提醒我加调料、调火候。等炖好了,揭开锅盖的那一刻,满屋子都是香味,老伴儿喝了直竖大拇指,说比饭店里卖的还鲜!”

如今,AI烹饪助手已深度融入李阿姨的生活。每天清晨,她都会和AI“聊聊天”,根据当天的食材和家人需求调整菜谱;采购时,手机里自动生成的清单成了她的“购物指南”;厨房里,AI的语音提示就像贴心的小管家,让烹饪变得有条不紊。更温暖的是,AI还成了李阿姨和孙女的互动桥梁。“小孙女现在总爱凑过来,跟着AI学做小点心。”李阿姨拿出手机里的照片,画面中,祖孙俩戴着卡通围裙,正对着手机屏幕认真研究蛋糕配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总觉得人工智能离我们普通人很远。”李阿姨感慨,“现在才发现,它就像我厨房里的得力助手,让做饭不再是负担,反而成了享受生活的方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不仅改变了李阿姨的烹饪习惯,更悄然重塑着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温度。那些飘着饭菜香的清晨与黄昏,因为有了AI的陪伴,变得更加温馨、美好。

□记者 王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