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小区很容易成为冰冷的居住容器,而鼎鑫华府小区却打破窠臼,以新、奇、异的“文化之治”,如春风化雨般构建起一个充满温度与活力的精神家园,为现代社区治理书写诗意篇章,提供生动范本。
鼎鑫华府小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将文化融入社区的每一寸肌理。运城素有“华夏文明摇篮”之称,102处“国保”静默伫立,关云长、司马光、王维、王勃、柳宗元等先贤名人更是耀眼夺目。小区借“秦风汉史”之底蕴,打造华夏之都文化园、锦绣中华文化园、民族文化园、南湖红色文化园、家和文化园、九龙文化园、中华历史典故园,以及儒释道文化园等十大园区。漫步其中,宛若浏览历史长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故宫金碧映朝霞”的庄严,皆浓缩于咫尺之间;驻足“兰亭”,可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雅韵;流连中国版图广场,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畅意。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居民于无声处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化的力量不仅在于传承,更在于激发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热情。在鼎鑫华府小区,“文化成风”“文化成雨”“文化成光”,深刻影响着每一名居民。鼎鑫华府群星合唱团中,王冬芳、王巧荣等居民从对唱歌懵懂,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在舞台上绽放自信光彩,实现“暮年亦有青云志”的梦想;业主胡吉星触景生情,挥笔写下“巍巍大厦淡淡风,小桥明月曲径幽”等佳作,以诗句传递“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意生活。文化谢师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等,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心、“见贤思齐焉”的向善之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向上之志深入人心。在这里,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生活的“柴米油盐诗酒花”,滋润着每个业主的心灵。
鼎鑫华府小区的物业服务,更将“文化之治”的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物业突破传统边界,以“全心全意全力为家人服务”为宗旨,践行“文化成光”暖人心的理念。“民以食为天”,业主壹号餐厅解决“一老一少”吃饭难题,让居民尽享“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惬意;“管家”们秉持“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态度,对业主需求事事有回应;安保人员帮助被困车辆脱困、陪伴患病老人,用行动诠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互助精神。这些点滴善举,于细微处传递温情,让物业与业主亲如一家。
鼎鑫华府小区的成功,在于寻得文化与生活、服务与治理的契合点。它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区之魂,更能化作社区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文化之治”引领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图景徐徐展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化之治”没有终点。期待鼎鑫华府小区继续深化“文化之治”,迈向“文化善治”,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毅力,将文化的价值引导、道德陶冶、规范约束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培育更多爱党、爱国、爱生活、爱文化、爱家园的正能量,成为熠熠生辉的文化标杆,为现代社区治理贡献更多诗意与智慧。 (冯雪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