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3
□王凤
喝道
清·郑燮
喝道排衙懒不禁,
芒鞋问俗入林深。
一杯白水荒途进,
惭愧村愚百姓心。
郑燮(1693年~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于康熙年间考取秀才,雍正十年成为举人,乾隆元年考中进士,曾担任山东范县及潍县知县。在官期间,郑燮政绩显著,以清廉勤政著称,深得百姓爱戴。卸任后,他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喝道,指封建社会官员出行时,有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着让行人回避。排衙,旧时主官升座,衙署陈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谒,分立两旁。芒鞋,是指用芒草编织成的鞋子,泛指草鞋。其大意是说,“喝道”“排衙”这些扰民的排场是朝廷的规矩,我也禁止不了,但我下乡时身穿老百姓的衣服,足踏草鞋深入民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面对淳朴村民递过来的一杯白开水,自己也心生愧疚,生怕辜负了百姓的期盼。
郑板桥虽是一名封建社会官员,但他十分注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在调研过程中尽量去除“喝道”“排衙”这些扰民的排场,身穿平民服装,足踏草鞋深入山庄窝铺访贫问苦,了解民情。这是值得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学习借鉴的。
当前,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盆景式调研、作秀式调研、应付式调研的情况,这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严重败坏了党内风气,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郑板桥“芒鞋问俗”的调研作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在倾心交谈、推心置腹中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真正做到情况真实,数据精准,措施务实可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