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午 休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11

清明过后,天气变暖,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一旦上了年纪,精力再也没有年轻时那么充沛。每当吃过午饭,总想躺下来迷糊一会儿,家里有床和沙发,躺在哪里都行,可是,回想起小时候在邻村上初中时,午睡可就谈不上舒服了。

那个年代,课桌都是原木做成的,厚实稳当,两个人合用一张。桌面上被历届学生刻着大大小小的“早”字,中间还有一道深深的“三八线”,有棱角的地方早已被磨得溜圆,我想老师可能也说不清这张课桌究竟用了多少年吧。

同学们坐的木质高脚方凳子可不属于学校的公共财物,那都是各自从自己家里搬来的,每人一把,各用各的,等本学期结束了再和书本文具一起搬回家。

自从学校课程表里增加了午休一项,在学校附近居住的走读同学吃过午饭,直接就在家里睡了,直到设定的钟表闹铃响了,才慢悠悠地往学校走。住校的同学基本上都不愿意回寝室去睡,因为寝室设在靠近沟边的窑洞里,出了校门要沿着土崖下的陡坡走一小段崎岖路,所以大家大都喜欢在教室里凑合一下。

哪个睡课桌,哪个睡方凳,要和同桌事先商量好,有的同学胆小,怕睡在课桌上掉下来,就睡在拼起来的方凳上;有的同学觉得睡在拼起来的方凳上翻个身晃得难受,就睡在课桌上;还有的同桌两个人都想睡课桌,于是盘起自己的胳膊撑起脑袋趴着睡。

教室里,挪课桌拼方凳发出“叮叮咣咣”的一阵响,很快又渐渐回归宁静。尽管没有枕头,也没有被子,和衣而眠的同学们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午睡方式。

  班主任悄悄走过来,透过窗户塑料布的破洞,准备抓几个不午睡、爱捣蛋的典型。然而映在窗户纸上的影子早已暴露了他的行踪,紧靠窗户下面的同学发现后,连忙朝还没有睡下的人装咳嗽、打手势“报警”。班主任趴在窗户上观察了一阵子,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于是打着哈欠,返回教室隔壁的房间也躺下睡了。

确定班主任睡熟之后,我和一个同学就慢慢爬起身,弯着腰挪出教室,推着早就准备好的自行车,悄悄地溜出了校大门。

校园旁的巷子里树木一片新绿,耳朵旁的蜜蜂“嗡嗡”叫着,我们一前一后朝着远离学校的方向驶去。

自行车的速度已经不能再快了,耳边的风吹走了浑身的烦躁憋闷,自行车链条磕着链盘发出悦耳的响声,泛着油光的马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疯狂地捏着车把上的铃铛,兴奋地张开大嘴傻笑着,偶尔发出几声高亢的长啸。

一身大汗终于来到了心心念念的繁华县城,街道两旁的参天大树用硕大的树冠合围成令人惬意的绿荫,炽热的阳光被过滤成了星星点点的光斑。

我们两个人喘着粗气,不断用手擦着脸上滚落的汗珠,不知该去哪里玩,最后还是我提议去新华书店转转。书店里除了我俩没有别的顾客。那时候的新华书店里已经有开放式的书架了,我踮起脚尖翻来拣去,发现了一本《钢笔画集》,书里的画风正是我朝思暮想的风格,可是口袋里却没有钱,一起来的那位同学看到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上前帮我结了账。

县城距离学校大约七八公里的样子,返程大部分还是连续的上坡路。我看了一眼手腕上的电子表,发现午休结束时间快要到了,加上我俩当天还是值日生,于是又一路风驰电掣般地赶了回来。

放置好自行车刚刚回到教室,午休起床铃就响了起来。我俩连忙提起水桶到操场边上的水井里去打水,按照班级要求,每天午睡起来,值日生要让同学们好好洗把凉水脸,攒足精神才能上好下午的课。班里人多,每次都需要连提三桶水才够用。

同学们争先恐后,满满一桶水很快就用完了。左手和右手交替拽着绳子,第三桶水正从井底缓缓升到地面,我还没有来得及把绳子从水桶上解开,等在水井旁的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端着脸盆围了上来。

我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曾经的岁月里,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像一场梦似的变得模糊不清。也许,正是由于生活中先苦后甜的经历,才更加懂得珍惜眼前实实在在的幸福吧。

(孙保民)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