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10
小院春来俏,别样茶生活。
近段时间,坐落在夏县水头镇曹张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吸引了不少茶友流连忘返。
在这里,茶友们踏青赏春,读书品茗,好不快哉。
这是怎样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呢?
关于曹张村的来历,当地有此一说。相传,曹操、张郃曾在此驻兵屯田,故名曹张村。
而今,曹张村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名为“自在茶舍”的农家小院。
茶友欢聚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茂林修竹……慕名走进“自在茶舍”,仿佛步入“世外桃源”,一步一景,谁不陶醉。
“客临翠竹茶烟外;人醉清香诗意中。”此处既为茶舍,凡话必以茶启。
在一般人看来,茶舍应开在繁华闹市地,方便市井之人来往走动。可,这间茶舍的主理人马水仙却不忘乡情,回村发挥余热。
时光回溯,马水仙浸淫茶道许久,曾在中心城区经营过茶楼,受到顾客的好评和赞誉。
“禅融儒释道;茶敬天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从茶中悟透了人生,数年前,她与爱人商议,重修老宅,回归乡野。
眼下,“自在茶舍”雏形渐现,他们的用心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曹张村注入了活力与动能。
曹张村村民张先生、庾先生是马水仙的乡邻。自她开始收拾老屋以来,他俩时不时就登门帮忙。
原本对茶一知半解的他们,在隔三岔五的“斗茶”中,了解了红茶、绿茶、黑茶、白茶等,知道了祁红、龙井、铁观音、普洱等。
斗茶,又名斗茗、茗战,即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以分高下。该民俗始于唐、盛于宋,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岂是一两盏茶的功夫能说得透、讲得清。”张先生说,“我们喝茶,就冲着茶有益于身心。”
的确,单看这个“茶”字,就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其一,“人在草木间”,寓意着人在饮茶之时,就像置身大自然当中,怡然自得、心旷神怡;其二,“茶寿”,即“二十加八十八”,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品茶论道
饱含着诗情画意的“自在茶舍”,不仅让乡里乡亲耳目一新,更让不少城里人接踵而至。
“80后”柴国华是夏县胡张乡人,“京飘”20多年,长期从事茶具一行,与马水仙因茶结缘。
去年,柴国华结束“京飘”回到运城。得知马水仙把茶舍开到了农家,她饶有兴趣地频繁到来。
茶舍的“接力棒”就在两人一次次的品茶中,实现了完美交接。
“走了好一段疾步的路,真的需要这样的慢生活。”柴国华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顺便照顾家人,何乐而不为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从中心城区到“自在茶舍”,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可这并不影响茶友接二连三的拜访。
4月7日,阳光正好,马平霞约了三五好友,驱车来到“自在茶舍”。
赏花、品茗、闲聊、拍照……在茶舍,她们放松自我,无拘无束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时刻。
她们拿起一把老茶壶,刨根问底;她们摘了些许韭菜,蒸个包子;她们又喂了狗和鸡,忘了时间……
“慢生活从一杯茶开始。”马平霞说,“想喝茶,就要等水开、就要等茶凉,在等的过程中,心渐归于平静。”
心静了,书也就能读进去了。茶酣之时,她们手不释卷。
书香茶韵不分离。
持书一卷,泡茶一盏,在悠悠茶香中,静静捧读、轻轻吟诵是多么雅致与惬意。
读书与品茶都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把玩古件
茶当品其味,书要得其意。多读书可以使人更智慧,常品茶可以让人更优雅。在这静谧的环境里读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两眼观天地,一壶泡古今。”有了人气的“自在茶舍”,仍在不断聚集着人气。马水仙告诉记者,接下来,她要打造庭院集市,利用茶舍这个平台,让乡里人的农特产品更好卖,让城里人找到乡愁与乡情。同时,连接起曹张村周边的文旅景点,像堆云洞、司马温公祠等,为当地的文旅市场尽份力。
记者 景斌
记者手记
曹张村的春色里,“自在茶舍”宛若一幅水墨丹青。青瓦白墙的小院中,竹影婆娑、流水潺潺,马水仙用数十年的茶道修为,在故土浇灌出一方“世外桃源”。
城里人驱车百里而来,不为闹市喧嚣,只为在紫砂壶升腾的水汽间,等一泡春茶由烫转温,看檐角麻雀啄食新发的嫩芽。曾经的茶楼老板褪去铅华,带着乡邻在斗茶中识祁红、辨普洱,让“茶寿”智慧浸润着粗瓷茶碗。
这座院落正悄然织就一张联结城乡的网。归乡的北漂姑娘接过茶筅,将都市带来的茶器美学融入柴火灶台;城里白领摘把韭菜蒸包子,在犬吠鸡鸣中重拾晨昏时序;老同学帮着修葺屋舍时,也修葺着被岁月冲淡的情谊。当书页翻动声混着茶汤倾注声,司马温公祠的檐铃与堆云洞的松涛,似乎都成了茶席间的佐味清谈。
马水仙的茶筅搅动的不仅是茶叶,更搅动着乡村振兴的春水。未来的庭院集市里,农家的馒头和手工艺品将带着茶香走向城市,而都市人的乡愁终在茶汤里找到了妥帖的归处。这方茶席丈量着草木与人的距离,恰如茶字本身——人在草木间,便是天地文章。
期待,田野乡村中涌现出更多这样的“自在茶舍”。
记者 景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