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青春笔韵 | 融风景感自然,创风景悟人生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24

昝思凡

(康杰中学 993班)

深林青苔,旧瓦绿痕,给予了世人心灵的抚慰,那苔藓静好的风景,给予人们恬静与自信。人处在风景之中,便融入了风景,成为风景的构成者;人感悟风景,体悟人生,便成就了风景,成为风景的创造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风景的欣赏与体悟从未停止。王之涣登鹳雀楼,挥笔写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感悟那壮美的日落和奔腾不息的黄河,不知不觉中他早已融入那片广阔天地,襟袖飘飘,极目远眺,与山、水、楼、日融为一体,成为风景的构成者。而鹳雀楼也因他那壮阔的诗句名震华夏,被称为四大名楼之一,诗与楼不再分离,共同创造着这方壮美的风景,同时这方风景便不是只有山水相依的自然风景,更有文人墨客千载沉淀的不朽人文风景。

“不到长城非好汉”,确实,只有迈上长城石阶的那一刻,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当年这长城的建造者是何等的坚韧不拔,永不屈服。长长的砖墙上,每一个石砖都凝着当年建造者的血与汗,是他们创造了这片风景,甚至将生命融入这片风景中,融入砖墙的每一粒沙土。正因有他们,我们才能有今天登上长城有所感悟的机会,而我们也当融入风景,感岁月沧桑、精神不朽和人定胜天的信念。

我们回望过去,仰望古人的不屈意志创造风景;我们驻足当下,看今人的精神同样创造着不朽的风景。

放眼边疆,一座界碑,几匹战马,边境岗哨之中,边防战士时刻与危险共舞。界碑冰冷无言,赤子之心却时刻沸腾。这份爱国守国的热血,与雪山高原、广袤森林、戈壁沙漠共同创造出让人心生敬佩的不朽风景。当今时代,这样的风景不胜枚举,生活中逆流而上的一道道背影是风景,守边将士寸土不让的日日守护是风景,清晨街道上一抹亮丽的橘红色是风景。这一道道风景背后,承载着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磅礴回响。

现在,手机、电脑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遍大好河山”。但我认为,如此欣赏风景,并不能体悟自然与人生。我们应当走出家门,走向风景、融入风景;同时,我认为我们也可以创造风景,阳台上的几株绿萝、蟹爪兰,院墙边的凌霄花都是我们可以创造的风景。闲暇无事,浇水培土,听雨赏花,在恬静的风景中修身养性,从这一方小风景中感悟自然,体悟人生,不失为一种人生的乐趣。

世界广阔,风景万千。苔藓虽小,但也自成风景;山川秀美多姿,自然也让人留恋;古迹深沉,底蕴深厚,让人明理开悟。我们应当融入风景,感悟自然,创造风景,体悟人生大道。

教师点评

文章以“融入风景”与“创造风景”为主线,从古至今,层层递进。结尾呼吁从身边小事创造风景,升华主题,首尾呼应,结构非常严谨。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例证,比如,引用王之涣的诗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结合;长城、界碑等例证紧扣“创造风景”的主题,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证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同时,在表述上,也体现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如“深林青苔,旧瓦绿痕”“赤子之心沸腾”等句,语言凝练生动,画面感强;“苔藓虽小,自成风景”等短句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韵律感,使得文风典雅而不失流畅。

就提升空间而言,部分例证再具体点会更好,比如提到“疫情中逆流而上的背影”“清晨的橘红色身影”,若能简要点明人物身份或场景细节(如医护人员、环卫工人),可使例证更具象,增强说服力。文章中的部分过渡句稍显突兀,可加入承上启下的总结句,使逻辑更连贯,段落衔接会更自然。

总之,本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望继续保持对生活的感悟力,以文字书写更动人的“风景”!

 (点评教师:张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