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退而不休书晚情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24

□卫文英

岁月如虹,流年似锦。2024年是开启自己退休生活的第一年,我一边高堂尽孝,尽心尽力照料好年过八旬的父亲;一边惜时如金,全力以赴奔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用心血与汗水充盈每一个日子。

母亲2022年病逝后,一向身体健朗的父亲精神上仿佛一下子垮了,整日陷入对母亲的思念而走不出悲伤。这样的状态令我担忧!弟弟和妹妹生活负担重,他们和家人都在辛苦打工;我的工作地青海省西宁市离家有上千公里,一年也只能回几趟家。有儿有女却指望不上,家里只留下苍苍老父亲自己照料着自己。

2022年的最后一天,父亲出门时突然摔倒在地起不来,幸亏对门邻居看见,急忙叫人把父亲搀扶进小区诊所。我接通电话后,一边让两个堂弟快去照顾,一边连夜开车往家赶,后来服侍到父亲病好后,才依依不舍返回上班。2023年的一天深夜,不放心的我拿起手机看监控,正巧发现父亲起了床,在卧室转来转去,然后走出卧室,去了另外两间房和厨房,最后从客厅打开门走了出去。父亲消失在监控里,我的心立马紧张起来,想打电话问他要去哪里,可镜头里见他没带手机,顿时心急如焚。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父亲终于回来了,我赶紧拨通电话,问他怎么半夜起来到处跑。他说:“我听见你妈在说话,就去找她,家里找不到,就到地下室去找,也没有找见。”我吓了一跳,知道他出现幻觉了,赶忙回复:“爸,您那是做梦梦见我妈了,赶紧睡觉吧。”他“噢”了一声,重新睡去了。

这两件事,促使我下定了退休的决心。青海省有“男职工到了55岁可以申请正式退休”的政策,2023年年底一到55岁,我便申请办理了退休手续,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牵肠挂肚的父亲身边。我发挥常年一人在外“逼迫”自己学到的厨艺,不断变着花样,让父亲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黄昏时分挽着父亲的胳膊,与他一起到小区附近美丽的白沙河湿地公园散步;教父亲手保健操,指着字让他读,让他背乘法口诀,一起回忆往事,努力延缓记忆力衰退;开着车,带父亲春天到田野欣赏美丽的桃花、杏花、油菜花,十月到中条山深处观看层林尽染、五颜六色的秋景,或到各村古老的集市上闲逛、看戏;冬天坐在暖意融融的阳台上,父子俩开心地聊天,或打“小五张”扑克牌……有一次,我在书房码字,父亲就在靠着客厅过道的画板上画他擅长的牡丹和山水;同一天,他的一幅美术作品“富贵牡丹”被《运城晚报》“大河湾”刊登,我的散文《爱满人生路》在《山西日报》“情感”发表,父子俩共同欣赏着,真是开心极了。2024年8月,父亲突然大病了一场,我和弟弟、妹妹轮流在医院悉心照料,终于有惊无险,父亲战胜病魔出院。

在照料父亲的同时,我重新拾起了文学爱好。以前在单位写了近20年公文,当初的文学才情几乎被规范化、格式化的文字打磨殆尽。退休后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开始重读中外经典著作,阅读现当代名家名作,静下心来从文学的角度思考人生。即将熄灭的火焰因为添上了柴火而得以复燃,温度在渐渐地升高;已经冰封的心河因为思考的阳光照耀而慢慢开裂,流淌出春的气息。我泡在文学的光与水中舒展筋骨、沐浴心灵,用坚韧而有灵性的文字搓去身心的浮尘,用深远而有情怀的思想筑起精神的小巢,不断敲击键盘放飞梦的音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4年,在各位编辑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下,我在《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铝业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河东故事会》等报刊上,累计发表散文、诗歌、书评、故事、文化研究类文章逾50篇(首)。

同年,我有幸参与到县作协的工作中,与同事们共同编辑《夏都文学》公众号,大家轮流校对,一篇篇佳作随着星光和晨曦推送而出;被县延安精神暨三晋文化研究会聘为会刊编辑,在旁搜博采、爬梳剔抉中,用心血擦亮被时光尘封的优秀文化、岁月珍藏的红色记忆;加入市关工委主办的《河东故事会》编辑团队,和同仁们一道为少年儿童构筑“讲好河东故事,传承优秀文化”的乐园;还加入运城市“百佳新媒体账号”——古运新城团队,参加了一系列文化公益活动。做编辑工作,对我来说是初次,在缤纷如云的来稿中采撷精华,在与作者的交流中学习借鉴,虽然很辛苦,却是一件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事情。

在和父亲的厮守陪伴中感受亲情的温暖,在文学的创作中绽放心灵的梦想,在参与文化事业中升华活着的意义。我退休后的生活,虽然有些忙碌,但丰富而多彩,打开了人生新天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