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扫码竟成洗钱帮凶!

——万荣公安破获老年人洗钱团伙案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3-24

近日,万荣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以快递二维码为诱饵,利用老年人银行卡转移电诈资金的犯罪团伙,抓获董某苗、董某明、薛某某3名犯罪嫌疑人,揭开了新型洗钱犯罪与日常生活场景深度捆绑的隐秘面纱。

2024年9月,67岁的董某明从未想过,自己平静的晚年生活会因一张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被卷入犯罪深渊。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在日常巡查时发现,董某明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出现异常流水:从2月起,过去几乎没有大额交易的账户突然每天频繁进出数万元,且交易对手账户涉及多省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人。民警敏锐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条“跑分洗钱”的犯罪线索,随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通过调取银行流水、追踪资金流向,民警发现异常资金均指向一个“兼职群”。进一步调查显示,董某明的亲戚董某苗正是关键人物。原来,董某苗在网购后扫描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加入了该群,群主以“借用银行卡转账可获报酬”为诱饵,要求其提供他人银行卡信息。为赚取500元好处费,董某苗说服亲戚董某明交出银行卡,并带他前往银行网点配合“放款”。当两万元来路不明的资金入账后,董某明按指示将钱转至指定账户,完成了第一次洗钱操作。

尝到甜头的董某苗在群主授意下,又把朋友薛某某拉入团伙。3人分工协作:董某明负责提供银行卡并操作转账,薛某某协助取现,董某苗则编造“孩子结婚”“盖房用钱”等理由应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他们频繁更换银行网点,通过小额现金支取、跨行转存等方式切割资金链,短短数月就转移电诈资金9万余元,非法获利2600元。

办案民警在侦查中面临多重挑战:犯罪团伙成员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而且资金流向分散。他们通过实地走访银行网点、调取监控录像固定嫌疑人取现证据等手段,锁定了3人的犯罪事实,并将正欲操作转账的3人抓获。面对审讯,董某明懊悔地说:“以为就是帮人转个账,哪知道这是犯法啊!”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记者 樊朋展 刘凯华

记者感言

案件虽已告破,但是在跟踪本案采访过程中,万荣县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赵京亮提出的3个细节令人深思。

犯罪“去技术化”趋势明显:不同于传统电诈对黑客技术的依赖,本案犯罪分子仅利用一张快递单、几句家常话术,就将犯罪链条嵌入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当二维码成为“帮凶”,快递包裹、共享单车等日常物件都可能成为犯罪载体,公众防范意识必须从“防陌生电话”升级到“防身边物品”。

老年人成犯罪“工具人”:3名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66岁,他们对“跑分洗钱”的法律后果一无所知,却因数百元利益沦为犯罪“棋子”。这暴露出针对老年群体的定向普法仍存盲区,子女、社区需用“听得懂”的方式,将“借卡=坐牢”等法律常识反复传递。

警银协作堵住洗钱漏洞:办案民警透露,本案中银行卡交易触发过预警,但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身份和“合理取现事由”规避了审查。这提示金融机构需进一步细化风控,例如对长期休眠账户突然激活、多地分散取现等异常模式加强核查。

诚然,打击此类犯罪,既需要公众绷紧防范之弦,更需要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筑牢技术防线。当犯罪手段愈发“生活化”,守护平安也必须融入每一处生活细节。

 记者 刘凯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