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警惕诈骗的“千层套路”

——以身边典型案例为戒敲响反诈警钟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19

记者 张君蓉

“稳赚不赔”勿轻信、“轻松贷款”要警惕、“兼职刷单”要不得……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剧本”花样百出,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持高压态势,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及打击盗抢骗“冬季行动”等一系列打击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4年,全市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37起,同比下降23.78%;财产损失9708.41万元,同比下降12.54%;破获案件543起,破案率为73.70%;抓获犯罪嫌疑人2754人,同比上升3.53%;返还受骗群众被骗资金7317.43万元。

近日,记者采访整理了一系列发生在我市的真实案例,深入剖析多发性诈骗的套路,为大家敲响反诈警钟,希望广大群众能从中吸取教训,增强防范意识。

为挣“快钱”

深陷泥沼

去年11月的一天,稷山县稷峰镇的张先生在某App上浏览视频时,一位“热心”网友告诉他,有一个轻松赚钱的门路,只需下载一款特定软件,上传银行卡接收钱款,然后再将钱取出来,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报酬。

张先生听了不禁心动,想着自己辛苦劳作收入微薄,如果能轻松赚钱该有多好。于是,他立刻按照网友的指示操作。下载软件并上传银行卡后不久,他的银行账户就收到了一笔36500元的转账。钱到账后,对方要求他前往临汾市一银行取现。

张先生这时心里泛起了嘀咕,为什么非要去临汾取钱?路费谁来承担?就在他打退堂鼓的时候,“网友”对他说,App上可以报销路费,就当公费出去转转,还能赚钱。张先生的顾虑瞬间消散,按照要求到临汾市顺利取出钱款交到“指定地点”。这一趟,他拿到500元“好处费”。

本以为一切顺利,可没想到,他这一系列行为实际上已触犯了法律。原来,这些资金都是违法犯罪所得,而张先生在不知情(或是假装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犯罪链条上的一环。最终,他被稷山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无独有偶,前几天,万荣的董大爷也因为贪小利陷入洗钱泥潭。

董大爷今年67岁,所持银行卡2025年以前从未出现过“大额流水”。今年2月以来,突然每天账户流水几万元,往来账户涉及省内、省外,民警初步断定该卡涉嫌洗钱。

经民警核查,董大爷周围还有两个人涉嫌洗钱,且其中一个还是董大爷的亲戚。

原来,2024年9月,董大爷的亲戚董某苗在网购商品后,通过扫描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加入一个兼职群,群主称借用银行卡进行转账可以给予好处费。为赚取好处费,董某苗便联系董大爷,将其名下的银行卡号、身份证信息告知群主。不久,群主要求董大爷带齐银行卡去某银行营业点办理贷款业务,对方随即向其账户上放款20000元。资金到账后,群主要求他将钱转到指定账户。完成后,董大爷从中获利500元。

董某苗用同样的办法将朋友薛某某发展为下线,与董大爷3人共同参与走账、取现、转存。在此过程中,董某苗按照群主的要求教唆董大爷、薛某某以孩子结婚、盖房等理由欺骗银行工作人员,隐瞒取现汇款的真实目的。

之后,3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万荣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他们3人均已过花甲之年,被拘留时利用个人银行账户,通过收款、取现、转存的方式,转移电信网络诈骗资金共计9万余元,从中获利2600元。

邮寄“两卡”

沦为电诈“工具人”

稷山县蔡村乡的薛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赚钱机会”,而陷入困境。

去年12月,稷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三中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薛先生疑似非法出借、转让银行卡的线索。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他在某视频平台上结识了一名自称能办理高额贷款的网友。该网友声称,只需将银行卡寄过去就能轻松办理高额贷款。

薛先生当时正急需用钱,一心想着能尽快贷到款,于是在明知出借“两卡”是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依然将本人的银行卡及手机卡通过快递邮寄给对方。随后,这张银行卡果然被用作转移诈骗资金,涉案金额高达20万元。最后,薛先生因涉嫌为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卷入刑事案件。

原本以为通过网络贷款能借到钱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却没想到邮寄“两卡”的行为不仅让自己陷入法律风险,还间接导致众多人受骗。

误信“扶贫款”

从受害人变成加害者

2024年10月,绛县的王先生收到一个标注“国家扶贫办”的陌生快递,这份看似来自政府的“礼物”,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

快递里装着制作精美的“扶贫款申领文件”及二维码卡片。王先生看到后,心动不已。在扫码下载App并与客服取得联系后,客服告知他需要提供银行卡用于接收资金,以达到领取扶贫款的条件。王先生起初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又觉得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没啥损失,于是将银行卡号提供给了客服。

没多久,王先生就发现自己的账户上多了5万元。收到钱后,王先生立即将客服拉黑,将收到的5万元据为己有,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生活消费。而这5万元,全部是诈骗分子诈骗得来。最后,王先生因为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绛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王先生的这种行为,从最初的看似“受害人”,最终演变成了“加害者”。因为这些非法资金本就给其他受害者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而他却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式。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是:天下不可能无缘无故掉馅饼,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我们要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能因一时的贪念而作出错误的选择。

甜蜜“女友”

网络陷阱

去年11月5日,垣曲县的张先生心碎地向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案,称自己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恋爱骗局。

原来,张先生在2024年1月至9月期间,通过社交平台结识了赵某。赵某在聊天中表现得温柔体贴,与张先生感情突飞猛进,二人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从那时起,赵某便开始以各种理由向张某伸手要钱。她时而称法院打官司急需费用,时而说偿还同事债务,后来甚至称自己出车祸住院需要治疗费等。心地善良的张先生出于对“女友”的信任,毫不犹豫地一次次汇款,累计转账金额高达25万余元。

直到赵某突然消失,张先生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被骗。垣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经过长时间的细心研判、调查取证、日夜蹲守,终于在2025年1月17日,在盐湖区一公寓内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归案。令人惊讶的是,与张先生恋爱8个月之久的赵某竟是一大老爷们。被抓后,赵某对其冒充女性身份与张先生谈恋爱,骗取钱财用于个人日常挥霍和赌博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赵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网络交友时,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涉及金钱往来时,更要谨慎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

兼职刷单骗局多

及时止损才明智

今年2月23日,稷山的薛先生在玩手机时,看到一个可以刷单赚钱的信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该链接提供的二维码扫描支付了两次,第一次支付了7元,收到了10元,第二次支付了200元,收到了215元,第三次支付了1200元,未收到返款。2月25日,薛先生联系客服,客服告知因其操作失误,导致不能返款,并让他再支付29799元,就把以前未返款一起返还。但是,目前公司的银行卡收款额度受限了,要薛先生把现金送到指定地点,之后就可返款了。薛某便去镇上银行取了30000元现金。银行工作人员在向其了解用途时,发现疑似诈骗,随即联系了反诈民警。民警赶到现场后,告知他遭遇诈骗了。薛先生开始并不相信,心里有些排斥,一心想着给对方送钱,得到自己的返款。民警便向他介绍了最近发生的几起诈骗案例。薛先生发现自己的遭遇和其中一个案例极其相似,这才意识到可能被骗了。

去年9月,就读于某高校的李同学也遭遇了刷单诈骗。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信息,称可以通过网络操作轻松赚钱,每天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获得高额报酬。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添加了“客服”的微信。

“客服”告诉李同学,他们的工作是帮助一些电商平台“刷好评”,只需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然后给出好评,购买商品的费用由他们先行垫付,完成任务后会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李同学信以为真,开始按照“客服”的要求进行操作。

最初,李同学按照要求完成了一些任务,并且确实收到了“客服”返还的本金和报酬。然而,随着任务的难度和金额逐渐增加,李同学发现自己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客服”返还的本金和报酬却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无法联系“客服”的情况。

李同学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向警方报了案。经调查,这是一个由犯罪团伙精心策划的“刷好评”兼职骗局,他们在骗取他人的信任后,通过各种手段让受害者不断投入资金,最终达到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目的。幸运的是,由于李同学及时报案,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将犯罪团伙抓获归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