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03
本报讯(记者 余 果 通讯员 赵阳飞)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河津市柴家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设施农业建设为抓手,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把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逐渐形成产业有发展、集体有收入、群众有收益的多方共赢格局,绘就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图景。
近日,走进北原村的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整齐的蔬菜大棚依次排列,草莓棚内,一垄垄油绿茂盛的草莓秧苗长势喜人,一颗颗粒大饱满的草莓在绿叶中若隐若现。得益于成熟的种植技术与良好的土壤条件,成熟的大棚草莓外观富有光泽,口感细密。游客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垄间采摘尝鲜,享受“莓”好时光。
“这里的草莓个头大,颜色艳,尝起来格外香甜。我们边摘边吃,体验采摘乐趣,既能吃到新鲜的草莓,又能感受农村生活氛围。”游客高燕说。
“从2015年开始承包大棚,草莓园主要以章姬、红颜等品种为主,目前,草莓已经成熟上市,草莓平均糖度可达10级,甜酸度比例出色,口感非常好,我们不仅面向市场批发,还接受游客入园采摘。”北原村大棚种植户王晓东满脸笑容地介绍。
络绎不绝的游客,颗颗鲜红的草莓,映衬着种植户的幸福生活,也成为该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王晓东告诉记者,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帮扶下,他发展大棚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日子也过得很红火,现在他种植的大棚每年收入都在六万元以上。
产业旺,群众富,乡村振兴才能更有保障。北原村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引导鼓励合作社、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因地制宜种植瓜果蔬菜,从大棚建设、田间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种植户的积极性,闯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同样地,在樊家峪村的设施大棚内,也是暖意融融,一派丰收景象,各类蔬菜争“鲜”上市,西红柿、黄瓜挂满了枝头,一畦畦绿油油的菠菜、香菜长势喜人,不仅为冬季市场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与口感,更成为种植户增收致富的“聚宝棚”,“大棚经济”不仅带动了村民务工,促进农民增收,还拓宽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渠道,有效激活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
樊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樊安庆说:“我们村主要围绕大棚做文章,目前共建设11个高标准温室大棚,种植草莓、菊花、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各种蔬菜,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大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人发展采摘游。”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