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3-03
记者 范 娜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有效带动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平陆县圣人涧镇坪坡村通过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为全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使其成为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加快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坪坡村就业帮扶车间,20名工人各自坐在一台像缝纫机似的机器前,熟练地操控着机器,她们的身边堆放着一摞摞蓝色塑料薄膜。只见她们把两张膜边对齐后,小心地放在机器下,随着双脚踩下机器下方的按键,两张膜边就黏合在了一起。
“这叫封口机,我们生产的是气相防锈袋。”车间负责人闫根锁介绍,气相防锈袋是金属防锈领域的新型产品,将需防锈的金属密封保存于气相防锈袋中时,防锈袋中的防锈粒子气化成气体,在被保护金属的表面上形成保护膜,切断金属离子与水、氧气接触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防锈的效果。
坪坡村就业帮扶车间由本村在外创业人员黄红军所建,去年11月正式建成投产,目前已有24名工人,都是本村村民。
多年来,黄红军在河北从事包装、新材料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所生产的气相防锈膜、气相防锈袋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去年3月,被平陆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回乡建企。
作为坪坡村人,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黄红军与村“两委”商议后,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对村里原有老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了500余平方米的就业帮扶车间。
就业帮扶车间创建后,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务工,雷红香便是其中一名。
雷红香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向记者介绍:“以前没有帮扶车间,我就在周边四处找活,像剪果枝、疏果花这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务工,特别方便。一般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7点,一开始一天能赚七八十元,等工龄长些,就能挣到100元了。我觉得这份工作挺适合我们的,不用外出打工,在自家门口就能干,也不怎么费劲,既轻松又能兼顾家庭。”
就业帮扶车间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如今已稳定运转。闫根锁介绍,经过这几个月发工资后,他发现,每名工人一个月能挣2000元—3000元不等,最多的能挣到4000多元。
坪坡村有1500多口人,常住人口却只有500多名,随着向外流动人员的增加,村里只剩下年龄稍大的留守人员,曾经的桃果等主导产业因无人经营,也相继被放弃。如今,就业帮扶车间的建立,又把在外务工人员吸引回来了。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村委会大院的两个库房都腾出来,扩大就业帮扶车间面积,解决5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坪坡村党支部书记郭宾超说,坪坡村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采取“党支部+村办企业+技术能手+脱贫农户”模式,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的建设和发展,释放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努力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