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天道慧眼酬子元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2-27

■张秋明

新绛县城西的古交镇中苏村,南依翠风岭,北望吕梁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郁的古老村庄。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夏耘冬藏,秉承着“孝悌忠信”优良传统,孝行之风已深深浸润在人们的心田。

距中苏村北一公里处,被村民称为“老母地”的地方,20世纪70年代,曾发现一座金代的古墓,人称“老母墓”。墓中埋葬着一位老妇人,出土了一组珍贵的宋元杂剧戏曲人物砖雕。可惜,当时正处在特殊时期,村民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这些砖雕大多未能被很好保存下来。

这座古墓的发现,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蜿蜒曲折的动人故事。据载,北宋末年,朝廷腐朽,奸臣当道,官员贪婪,国力孱弱,加上轻武重文的策略,宋军战斗意志低迷,军事上一败涂地,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此时,日渐强盛统治东北的女真族金朝借机大举攻打宋朝。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铁骑南犯中原,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北宋政权摇摇欲坠,宋钦宗只好割地赔款。至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克汴京(今河南开封),发生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最后导致北宋灭亡。多年的战事,造成民众生灵涂炭,生活艰难,大批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走上逃难之路。

在这些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位河南汴京姓王名单的夫妇,带着儿女一家四口,一路靠乞讨为生。途中,王家儿子不幸走失,多寻未果,一家人只好继续前行。就这样,走走停停,九死一生,历经数月,辗转来到河东郡绛州府苏村(今新绛县中苏村)地界。王家三人因长途跋涉,饥寒交迫,加上天黑夜深,他们昏睡在一户门楼前。

人家的门楼的主人名叫张子元,是一个走村串巷、卖艺唱戏的年轻后生,父母双亡,年逾30岁,尚无婚配。此人演技精湛,心地善良,经常帮人排忧解难,人送外号“大善人”。

次日清晨,张子元拉开院门,忽然发现自家门前躺着三人,脸色蜡黄,衣不遮体,一看便知是一家逃难之人。张子元看这家人十分可怜,便让其进到家中歇息。他便和面做饭,瞬间几碗热气腾腾的饭端到三人面前。

王家人看到饭桌上的面食,腹中更加饥饿难忍,于是,三人狼吞虎咽,几口就把饭吃光。几天后,这家人身体渐渐恢复,于是向张子元告辞。张子元因平常多半外出,家中再无他人,就让王单一家留在家中。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王家姑娘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可人,已为待嫁之身。王单则闻听儿子在河西之地,急欲寻找而选择西去。临行前,他把女儿交到张子元手中,叮嘱一定要娶女为妻,并要善待母女,等待他的归来。张子元满口答应。

婚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互敬互让,恩恩爱爱。张子元外出卖艺,王氏在家操持家务,还为张家生下一双儿女。张子元待岳母如亲母,早晚请安,端茶送饭,老人家七十大寿时,张子元请戏班子唱了几天堂会,岳母非常高兴。

一日,张子元外出刚到家门,忽听院内戏声悠扬,而且字正腔圆。他急忙走近一看,娘子正聚精会神地在院中唱戏。这让张子元十分惊讶。等娘子发觉后,张子元已站在她面前,娘子只好如实相告。

原来,王氏自幼在老家学习唱戏,还小有名气,因其母极力反对,只好忍痛割爱。知道前因后果后,他俩一同做起母亲的工作,王母在女儿、女婿的反复劝说下,终于改变了主意,允许女儿唱戏了,一家人皆大欢喜。

就这样,在张子元的精心培养下,王氏无论是戏剧唱腔,还是舞台表演等都大有长进,且自创一腔,夫妻二人同台表演,夫唱妇随,红遍绛州城乡。

而王母则年老多病,身体大不如前。张子元夫妇请人雕刻墓室所用砖石,题材均为戏剧人物和杂剧剧目等,以备后事之需。过了数月,王母寿终正寝,驾鹤西去。

按照当地风俗,张子元马上请来风水先生,在村北为岳母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把砖雕石刻全都砌到墓室当中,并在家中设灵堂,唱堂会,以孝子之礼隆重祭奠。头七过后,张子元把老人家风风光光葬在“老母地”中。

几年后,张子元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儿子勤学苦读,考取功名,女婿经商有道,富甲一方。有好事者把张子元孝敬岳母的故事编成院本,排成戏剧,搬上舞台,在民间长唱不衰。

有诗赞曰:“贤婿大德感上天,孝悌仁爱天下传,神光照在张人府,天道慧眼酬子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