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26
□乔永华
老子于《道德经》中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智慧,历经千年,仍对今人的生活颇具启示意义。
知足,是一种心境。即便他人给予的不尽满意,也能接纳。知止,是一种聪慧。当自身达到一定程度,便伸手阻拦表示拒绝。知足取决于他人,知止取决于自己。知足意味着不贪婪,知止意味着不盲从。若能如此,人生便能减少许多烦恼与纷争。
回溯往昔,张良的事迹令人称奇。他“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协助刘邦覆灭秦朝,重击秦始皇为韩国复仇。待到汉朝建立,他又舍弃万户侯之位,归隐山林。他深谙“知止”的精妙,功成身退,避开了韩信被杀、萧何被囚的下场,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句号。
而当下,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对财富欲求无度,认为越多越好。殊不知,越是无法获取便越是急躁,心态失衡,生活疲倦,怨气横生。
在寺院中,修行的僧人们清晨食一餐粥,中午用一顿饭,夜晚不进食,日日如此。这并非是对生活的苛刻要求,而是一种知足的修行方式,告诉众人欲望再多,一日所需不过一粥一饭。倘若我们能够秉持“一粥一饭”的态度生活,必定会感到格外充实。这种充实并非源于物质的积累,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当下,我们处于物质充裕的时代,一日三餐不成问题,不必为温饱和生计烦恼。这种看似平常的幸福,实则是一种极大的恩赐,能够认知并珍视这份幸福,便是知足。
知足的人,内心充满富足之感。他们对生活中的每一处小确幸心怀感恩,珍视拥有的一切,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简单的日常欢乐。他们明白,生活的美好并非取决于物质的丰富程度,而是源于内心的感受。怀有知足之心,就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品味到幸福的滋味。
相对而言,不知足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所得太少,抱怨和渴望就会更多。他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尚未得到的事物上,对身边已有的美好视而不见。这种不知足的心态,就像一个无底深渊,永远无法填满。最终,在无尽的追逐中,他们可能会失去已有的幸福,甚至迷失自我。“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俗语生动地体现了不知足之人的贪婪及最终的悲惨结局。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这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准则。知足,并非让我们满足于现状、不再进取,而是使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被欲望所束缚;知止,是要我们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避免因过度追求而迷失方向。
让我们懂得知足,珍视当下的幸福,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如此,我们的内心将始终充满富足和快乐,我们也会切实领略人生的美妙与趣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