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哪吒2》的教育价值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21

王宏斌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火了,而且是全方位地火。120多亿元不止的票房直奔亚洲动画电影榜首,引发了人们对电影事业的深度思考,饺子导演的逆天成长可能也成为电影背后最撼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电影中围绕着哪吒闹海主题展开的人物交锋,已经完全突破了“好人”“坏人”的简单二元对立,引发人们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今天我要说的,就是这方面。

陪伴,说说容易做来难

我们总是说,教育是陪伴。但是事实上,我们有几位老师、几位家长能做到?人们常说,内卷的尽头是陪伴,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走到内卷的尽头?

电影中,李靖和殷夫人对待哪吒的态度,堪称楷模。“不管你是魔还是仙,我只知道你是我儿。”单凭殷夫人这一句话,就足以戳破为人父母的泪腺。也许是我们的经历、教训、坎坷太丰富了,也许是我们真的太爱孩子了,但是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孩子需要吗?孩子真的需要吗?孩子不要就真的不行吗?

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看不到孩子的真实需要。这样的“陪伴”,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有的时候可能还会酿成悲剧。

在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李靖夫妇是要“替儿换命”的,前后一对照,你会不会觉得父母的觉醒真的是太重要了?对孩子不挑不拣,无条件接纳,不越俎代庖,只是耐心陪伴,这样的父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父母。

反观现实世界中的饺子,他的妈妈用每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不求任何回报地给饺子投资,让他去做自己真正喜欢事情,顶着周围人“啃老”“没有前途”“白糟蹋钱”等世俗眼光的压力,硬是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饺子,真是难得的人间清醒啊!

唤醒,远比鞭策有意义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过家喻户晓的《南风和北风》的寓言故事,早就知道了温情远比严苛更有力量。但是在长大后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中,我分明又感觉到,大家根本没有真正读懂这个寓言故事。

各种规则、制度、评价、公约,一条又一条、一则又一则,但是谁又扪心自问过,这些东西除了维护老师那点可怜的尊严,维持课堂上的那点苍白的纪律,还有什么意义?

“天雷滚滚我好害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突破天劫我笑哈哈,逆天改命我吹喇叭。”这可能就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因为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尊重,没有被唤醒,所以,每一个混沌的生命,其实都蕴含着正反两种对立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斗争,是成年人眼中的稚嫩和顽皮,却是孩子们眼中的挣扎和纠结。唤醒,是我们成年人对孩子的承诺、责任和义务,不懂得唤醒的人,不配做父母,也不配做老师。因为唤醒的才是正义,激发的定是抗议!

成长,是一种自觉力量

每一个生命体内,都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其中就有“逆天改命”的力量,这是对旧制度最有力的还击。在这种抗衡中,总是有被制度约束到底的,也有早早跳出来的,这也就酿成了教育的悲剧。如果教育靠的是教鞭、体罚、规则、压制,那么,教育的成果,也只能是一个个被驯服了的野兽,被教条化了的残次品,被剥了皮抽了筋的死龙,又有什么用呢?创新从何谈起?改革从何而来?社会如何进步?国家如何发展?

“从来生死都看淡,专和老天对着干,我命由我不由天,小爷成魔不成仙。”请允许我一句一句谈一下我的理解。“从来生死都看淡”并不是生来就是亡命之徒,而是在自由和自我感召下,生死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或许就是一种遭罪;“专和老天对着干”不是说生来就是一个魔丸,而是不想活成被设计、被安排、被规划的那个样子;“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种最为直接的呐喊了,要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小爷成魔不成仙”其实就是不想成为大人和世俗严重的“乖孩子”,宁愿成魔也不成仙。我想,这是孩子们的英雄主义,是教育的理想主义,又何尝不是成年人的反经验主义?

也许,在人工智能时代,比以往的农耕时代、工业革命时代,更需要创新,因此我们就更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

接纳,才是教育的真谛

太乙真人是位好老师,他总能做哪吒所有“坏事”的兜底者,要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和足够的爱,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殷夫人是位好妈妈,她总能用亲情和母爱唤醒哪吒内心最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哪吒是幸运的,他有好老师和好妈妈陪伴,必然是能在最需要成长的时候得到滋养。

我们说孩子爱我们是没有理由、没有条件、没有限制的,而我们对孩子的爱,总是在讲条件、讲理由、讲界限。道理其实都懂,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得不对孩子采取苛刻的态度,抱着为孩子好的理由,千万遍地要求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哪吒的父母和师父,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接纳,而不是评判和限制,任何时候他们都能和哪吒“手拉手、肩并肩”,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哪吒内心的自我觉醒和成长。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教育人带来的最有价值的思考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