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2-13
记者 付 炎
国际友人和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关公大刀。记者 付 炎 摄
首个“非遗版”春节,设在运城博物馆南门的非遗市集格外热闹,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到此收获“一站式”打卡的乐趣。元宵节前夕,这里还实力“圈粉”国际友人。
2月11日下午,市外事办组织运城奥鲁国际学校3名外教和十余名学生走进非遗市集,赶大集,赏非遗,感受尚未消散的年味和浓浓的河东“文化味”。
舞台上,河东心意门武圣大刀第六代传承人吴祥国带来的一段关公大刀表演,受到台下观众频频点赞。表演结束后,3名外教和小朋友们围在吴祥国身边,饶有兴致地摸关刀、学招式。特别是了解到这把关公大刀重达41公斤时,3名外教惊讶地直呼“Amazing!So cool!”
舞台对面,一只“关公脸谱”风筝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河东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李汝珍向小朋友们和国际友人讲解了这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的传承历史、内涵特性和制作技艺。随后,大家手持各式风筝,高兴地合影留念。
好戏还在继续。
由绛州鼓乐艺术团带来的精彩表演把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舞台。
绛州鼓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场,随着鼓手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激昂的鼓点瞬间点燃气氛,引得观众掌声、叫好声连连不断。演出结束后,3名外教和小朋友们受邀走上舞台,在专业鼓手的引导下学习击鼓技法。他们认真的态度和专注的神情,同样赢得阵阵掌声。
非遗市集里,匠心文创、潮玩体验、特色美食等区域展位各有特色。
在关乡大刀面制作技艺展示区,一把特制的切面大刀十分吸睛。3名外教在关乡大刀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秦创年的指导下学习切面,用心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期待的莫过于吃面条环节。热气腾腾的面条煮熟端上来,他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制作成果,边吃边点赞。
在非遗剪纸展区,外教和孩子们欣赏剪纸作品,并在剪纸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剪纸技艺,感受剪刀与纸交织出的指尖艺术之美。
一个多小时的体验,国际友人和小朋友们仍意犹未尽。大家在非遗市集门口的鹳雀楼展板前齐声吟诵《登鹳雀楼》,恭祝全市人民元宵节快乐。
市外事办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聚焦讲好运城故事,致力于增进国际友人对河东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下一步,将精心指导、策划更加多样化的对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好运之城的“能见度”和美誉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