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2-12
□记者 王捷 文图
最近大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结尾中,东海龙王敖光对儿子敖丙说:“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历经种种,敖光鼓励儿子勇敢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戳中了无数影迷的心。
河东成语典故园“按图索骥”雕塑
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经验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基点,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便利。但经验也可能成为思维的牢笼,过分墨守成规、拘泥于教条、不知变通,就可能会忽略了实际情况和灵活性,导致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成语“按图索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道理,颇具思考价值。
按图索骥原义是按图像寻求好马,后比喻做事拘泥于成法,不能灵活变通,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其故事发生在河东盐池南的虞坂古道上,虞坂古道古属虞国,即今平陆张店,同样与我们此前介绍的“伯乐一顾”的主人公——春秋时期因擅长给马看相、被人们称为“伯乐”的孙阳有关。
按图索骥这一成语在《汉书·梅福传》、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等古籍中皆有记载。
相传,为了让更多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埋没,自己的一身绝技亦能够传承,孙阳便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编著成书,并画有图形,取名《相马经》。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
孙阳的儿子非常崇拜他,把《相马经》背得滚瓜烂熟,以为自己所学有成,便出去选马。但是,他找了一年也没找着千里马,便跟着孙阳出门历练。他看见一只大蛤蟆,就说:“我得到一匹马,跟《相马经》上说得差不多,只是不全对。”
孙阳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答:“头颅高隆,眼目跌下,脊梁紧缩,只是蹄子不像叠厚弯曲的样子罢了。”孙阳一看哭笑不得:“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啊!”儿子跟着大笑起来。
无疑,这则成语让我们学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道理。一方面它告诉我们,可以基于前人的经验和成果,敢于探索,懂得借助线索。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仔细研学,往往能获得有益的探索,深入挖掘出新的知识宝藏。纵观历史,文学、艺术、学术界等领域之所以一直能发展传承创新,恰恰离不开对前人研究的借鉴。
另一方面,它则告诉我们,死背《相马经》难得千里马。孙阳的儿子严格按照书中的描述寻找千里马,却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完全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若一味依赖机械、死板的思维方式,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很容易陷入困境。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教条地墨守成规,而是要灵活变通、实事求是,敢于突破常规,否则就可能贻笑大方。
按图索骥这个成语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要想合理运用经验,关键在于创新思路、“活学活用”的辩证智慧。经验与创新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经验是基础,创新能让经验焕发新生并不断延续。
在如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机械、死板的思维方式仍然存在,可见按图索骥依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在尊重规则和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实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要锻炼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看清事物的本质,不断积累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应对自如,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