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27
记者 景斌
“这才有过大年的感觉嘛!”
“看那秧歌,扭得多欢;看那高跷,走得多稳;看那舞狮,生龙活虎。”
“时代在发展,民俗不能丢,这社火,真红火。”
……
1月22日下午4时许,夏县介子推文化园,歌舞欢腾、人潮涌动,一场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社火会演,让观众品尝到了一份独特的“年节大餐”。
介子推文化园坐落在夏县裴介镇裴介村,看名字就知道是为谁而建。社火,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裴介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裴介村便会化作一片欢腾的海洋。
舞龙、跑船、骑驴、秧歌、高跷、舞狮等各种社火表演纷纷上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与惊喜。这些节目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每一个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
这不!表演开始了……
激情澎湃的鼓乐声中,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黄旗方队。
黄色,是活力与希望的象征。执旗手身姿挺拔、目光坚毅,舞动的黄旗仿佛铺开的金光大道,迎接即将上场的舞龙。
说话间,两条长龙奔腾而来。舞龙队员步伐灵活、配合默契,一会儿把龙舞得高高飞起,像是要直穿云霄;一会儿又让龙身灵活摆动,好似在云里穿梭、水中嬉戏。
飞龙在天、双龙戏珠、龙行龘龘……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了热烈的叫好声。
据介绍,这两支舞龙队伍不仅有裴介村的文艺骨干,还有裴介村的大学生。他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用汗水与协作诠释着团结的力量,向人们送上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亮相的是一群活泼可爱、朝气阳光的学子。他们表演的是手势舞《中华孝道》。
“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根本。血脉流不断,山河岁岁新……”近百名学子既是孝道的传承者,更是孝道的传播者。
“孝顺孝顺,越孝越顺。”当地村民李永乐说,“介子推是忠孝典范,我们应该把忠孝文化传承下去,做新时代的忠孝人。”
锣鼓喧天,声震寰宇。之后登台的春秋锣鼓,节奏明快有力,敲得人心澎湃。
历史悠久的春秋锣鼓,承载着裴介村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寄托着裴介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锣鼓退场,高潮来临。跑船、秧歌、花轿……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这支队伍,人人精神抖擞、个个笑容满面。
特制的花船,那叫一个花哨,“船娘”“艄公”互动频频;欢快的步伐、灿烂的笑容,秧歌扭得热乎乎;还有那花轿,时而左右摇晃、时而上下颠簸,热闹喜庆的氛围扑面而来。
“都扭了一身汗,但心里很开心。”演员王玉翠说,“愿大家在新春佳节乐乐呵呵、和和美美。”
鼓舞是一种将击鼓与舞蹈巧妙融合的艺术形式,在我国传承已久。
看,演员们手持鼓槌,在激昂的鼓点中翩翩起舞。他们时而跳跃、时而旋转,将舞蹈的灵动与击鼓的豪迈完美结合,给人不一样的视听享受。
随后上场的木偶戏,将观众的热情推向新的高度。
独具奇幻色彩的木偶戏表演,让观众看到了其承载的数千年的文化记忆、凝聚的先辈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梁铁钢是裴介村村民,多年来致力于挖掘整理包括木偶戏在内的乡村文化,建立起乡村文化记忆展览馆,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的好去处。
瞧,那边热热闹闹地走来了一群跑驴的演员。骑“驴”的扮相俏皮可爱,赶“驴”的大叔满脸诙谐。
这些人步伐轻快、动作夸张,一会儿模仿毛驴奔跑、跳跃,一会儿又和搭档默契配合,展现出各种有趣的情节。
跑驴还未走远,高跷又走了过来。踩着高跷的演员步伐稳健又灵活,那高高抬起的腿,每一步都踏出十足的精气神。
压轴出场的舞狮,为此次社火会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那一对瑞狮身披绚丽彩装,迈着轻盈又不失威严的步伐来到舞台中央。它们忽而亲昵蹭头,忽而你追我赶,将狮子的活泼俏皮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摇头晃脑,灵动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在向大家传递着新春的祝福。
“社火,不仅是一场民俗表演,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致敬与传承。期盼更多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地村民刘有才意犹未尽地说。
近年来,裴介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不断完善文化设施,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好一个社火,真叫个红火!借着这股子热闹劲,祝福每个人都能在乙巳蛇年红红火火,所愿皆所成。
摄影 记者 张国平 茹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