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品质城市建设为幸福“加码”

——河津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20

记者 余 果 通讯员 赵阳飞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政功能日益完善,骨架路网快速拓展,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2024年,河津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提档升级城市功能、深化市容环境治理、持续完善交通路网,从城市的“面子”到“里子”,各个脉络发生了许多有深度、有品质的变化,一座富有特色、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宜业城市跃然而出。如今的河津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完善功能内涵 焕新城市颜值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河津市坚持高端化、科学化、专业化理念,凝聚全社会力量,高标准推动各项编制规划工作,绘好河津长远发展蓝图,引领城市向前大步迈进。

城市北部台地生态修复项目是2024年河津市委、市政府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随着一期工程的完工,昔日荒芜的北部台地正以城市绿地公园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优美的环境、开阔的视野,吸引了许多市民休闲锻炼,收获众多点赞好评。

与此同时,河津在市区街头转角处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不仅优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河津市不断完善城市路网框架,先后实施了龙门区十二号路提升改造工程,延平新街、阜民街工程,万兴路、文通街道路项目等,通过实施断头路延伸、主干道路提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城市道路建设“脱胎换骨”。一年来,累计投资1.94亿元,新建改造市区道路11条9.1公里,市区“六纵十横”路网框架全面贯通。

在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的同时,河津市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和五号排水泵站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化精细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一座城市的品质保证,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了做到城市发展内涵与外在并举,颜值和气质兼修,河津市用绣花功夫纵深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累计在市区规划新增6个停车场598个停车位,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建筑的停车位对外开放,实行错峰停车,还通过租赁或出售的方式盘活停车位1118个,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在此基础上,河津市对新兴路、华兴路、万春街、振兴路4条街道人行道进行维修改造,对市区12条街道绿地进行补植提质。在新耿区龙岗路、文苑北路、莲池南路、馨苑东路、站前东路等5条道路配套安装路灯260杆;在龙门区14条道路安装路灯579杆。

在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河津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汾滨街雨污分流改造、背街小巷一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周边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三期、城市公交候车亭等项目,努力提升城市“温度”,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和安心。

织密交通路网 畅通发展“动脉”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河津市紧紧围绕交通强市建设,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和提升改造工程,共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总里程43公里,估算总投资2.57亿元。大投入、大建设,换来交通大发展。总投资2026万元的船窝至龙门段便民交通码头工程交付运营,总投资4234万元的苍底汾河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具备通车条件。完成上化—半坡、樊城路、北张—西梁支线等道路改造工程。总投资3658万元的老下路改造工程及7个建制村通双车道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一年来,河津市紧扣民生需求、提升城乡交通服务品质,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开展养护工作,该市公路列养率达100%。免费公交管理方面共调整线路9条,增加公交站点13个,新增覆盖街道2条、小区12个,不断提升群众出行体验;完成新能源城市公交动力电池更新,开通“河津—西安”“河津—太原”定制客运。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公路建设里程不断突破、交通运输网络更趋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