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科技报时间:2024-11-14
□秦筱
现代人串门很方便,可是在古代,串门的过程非常繁琐且累人。
穿衣梳妆停当,出发拜会朋友,这才是真正考验普通人个人风度的时候。别急,登门之前准备好礼物。这倒不费什么脑筋,《周礼》早就规定好了见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礼:“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帝王)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普通的读书人之间以“雉”也就是野鸡为礼物,这是别有深意的。因为雉这种动物奉行一夫一妻制,是守信义的象征,而且必须是死的,以表达“为君致死”之意,尽管活野鸡留着能生蛋,煮了吃味道也更好。
此外,初次拜访时可能会遇到“吃闭门羹”的情况,这并不是讽刺,而是主人对你的拜访表示恭敬和谦卑。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站在门口一再恳请,直到主人接收你的诚意迎出大门,宾主互行拜礼,然后主人三揖从右边入门,你从左边进去,在庭中递上礼物,再经过“哎呀哎呀太客气了,拿回去吧”和“那怎么行,你就收下吧”的三个来回,主人终于接过礼物,让你进屋了。
若对方与你身份相当,就会在不久之后回访,待再次见面的时候把野鸡带来。若主人的身份比你高,则这次告辞的时候就在门外还给你了。当然,又免不了三推三拒。
进了屋也不能轻松。首先,进门请脱鞋。在古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因此室内往往满铺筵席,脱鞋甚至脱袜入室就成了最基本的礼节,否则便是对主人不敬。
君子坐席也有许多讲究,比如效仿孟母教子的“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是指席子的四边要与墙壁平行——她该不会是个强迫症患者吧?此外,《礼记》还规定“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丧者专席而坐”。
要是主人留你吃饭喝酒,更累。互相礼让了好一番,座次终于安排好了,开始敬酒。这简直是一场拉锯战:主人先敬宾客,宾客还敬主人,主人再敬宾客;然后主人敬介宾(就是宾客请来的宾客),介宾还敬主人;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
每一轮敬酒之前主人都要当着众宾的面进行“盥洗”,即洗手、洗杯具。这在后来更像是一项重要的敬酒礼仪,但在先秦时代,却主要是为了实用功能。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筷子,但它还没有成为日常用餐的工具,只有从汤中夹菜时才使用,其他情况下则统统直接“动手”,因此,与别人一起吃饭前不洗手也是失礼的行为。
此外,古代串门还受到交通和时间的限制。由于交通不便,串门通常只能在附近进行,而且时间上受到农时节令的影响。普通百姓主要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短途旅行,如参加庙会等。 (《江苏科技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