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盐湖区着力打造柏口窑“十字金街”构建乡村农文旅融合新亮点——

主客共享 近悦远来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4-08-26

记者 李丹凤 王新欣

随着“无边界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一座城市,不再只为参观风景名胜,还可能是为了一家书店、一座博物馆,甚至一个农贸市场、一条地标性休闲文化街区,从而深度体验并融入当地的市井生活。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或具烟火气,或有慢节奏,或承载厚重的人文历史,诠释着浓郁的市井风情,正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载体和城市活力的全新补充。

人到运城,必游盐湖;人游盐湖,必走解放南路。沿解放南路穿越盐湖就来到了盐湖区南城街道柏口窑休闲文化街。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老村街巷,在我市文旅热潮的推动和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的加持下,吸引一批特色美食店、非遗文创店、民宿农庄等在此“扎堆”,成为极具运城特色的大众休闲游玩打卡地。

柏口窑村南依中条、北临盐湖,与卧云岗隔盐湖相望,早年植柏众多、村民多居窑洞,故得名。由于地处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柏口窑村成为畅游中条旅游廊道十余处景区、绿地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盐湖区充分发挥柏口窑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柏口窑“十字金街”,全力构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掩映在绿树间的柏口窑村街道。记者 陈方斌 摄

以食为媒

文旅消费新动能

走进柏口窑休闲文化街,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东西相对的街道两边店铺一字排开,各类饭店令人目不暇接,充满人间烟火气。从本地特色美食大盘鸡、羊肉泡、油泼面,到新奇的网红小吃,每一种美食都饱含着运城的热情与韵味。

快到中午饭点,在休闲文化街上经营羊肉泡的李国辉和家人们正围着灶台忙碌。

今年23岁的李国辉,是柏口窑村人,在这里出生、长大。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经营这间沿街饭店。他说,近两年来,村里进行了立面改造,道路变平整了,门店经统一装修后变得大气美观。环境变美变好,人们自然就愿意前来消费,“最大的感受是以前回头客居多,这一两年,随着附近景区的火爆出圈,外地游客人数激增,看到天南地北的客人到店里吃得高兴,自己也特别开心”。

走出羊肉泡门店,径直来到对面古色古香的晋谷香食府。店里装修古朴大气,老木头桌椅、炕头、蒲团等极具晋南传统特色。跑堂的服务员领着客人进门,包间的服务员给顾客介绍瓦罐鸡汤、风葫芦、炒晋糕、热锅子等特色菜。

“店里生意很好,主打家常特色的菜品很受食客青睐。饭店已经营了8年,这期间我们见证了柏口窑村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晋谷香食府负责人李梓皓表示,“我们店以粗粮养生和食疗为主,让大家到盐湖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吃得安心、吃得舒适。我们将不断提升菜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借助柏口窑休闲文化街这个地标为运城旅游助力。”

柏口窑休闲文化街是盐湖区立足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建设中的重要区块。柏口窑村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康养休闲等综合配套服务,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经营秩序,营造诚信经营、明码标价、干净卫生、热情待人的经营氛围。

“在旅游行业中,餐饮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我们会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抽查进货查验、过程控制等信息记录情况,督导保持场所环境整洁和人员卫生,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等。”柏口窑村村干部李会峰说。

柏口窑村“山上见”露营山庄。记者 陈方斌 摄

丰富业态

旅游休闲新空间

不仅在“吃”上下足功夫,柏口窑休闲文化街还依托当地生态优势和地理环境、文化资源,打造传递“指尖情怀”的非遗文创和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民宿、农庄、露营等文旅新业态,以新场景、新融合的呈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来到西街转角处的悠久良食非遗花馍馆,两位手艺人正在制作造型各异的主题花馍。他们配合默契,通过揉、搓、捏、剪、修、粘、缀等动作,将一块块面团变为惟妙惟肖的玫瑰花、石榴、福袋等各种造型的花馍。

“现在,每天都有外地游客来店里参观、了解,现场看我们做花馍,不少人走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心仪的礼盒。”悠久良食非遗花馍馆负责人牛芬茹表示,她经营花馍生意已经7年了,她的花馍店之前开在中心城区,去年才搬到这里。之所以选择在柏口窑村开店,是因为她觉得这里处于旅游交通要冲,而且过去开店时已积攒了不少老顾客,不用担心客源问题。目前,盐湖区正着力推进柏口窑“十字金街”建设,所以她对自家店的发展充满信心。

沿着解放南路一路向南,便来到了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对面的“只要你高兴”农庄。进入农庄,但见大门古色古香,院内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别有洞天,桃树、桑树、无花果树郁郁葱葱,葡萄架下形成了一方小小的荫凉地,六角凉亭成了游客避暑佳选,农家菜肴、采摘体验、亲子游玩,这里应有尽有。

农庄负责人是“95后”畅乐,他告诉记者,农庄是父亲在2015年开的,他跟着父亲学做烧烤,已经在这里干了3年了。“今年随着周边景区的红火,来饭店消费的游客猛增,有不少是从陕西、河南等周边省份过来的。随着客人增多,店里厨师也随即增加到了7名。”他说,“除了本地红烧土鸡、飘香鱼等特色菜,我们还推出了炸桑叶、拔丝土鸡蛋,尤其是炸桑叶、烧烤备受食客好评,总是供不应求。”

走进位于凤凰谷入口处的“山上见”露营山庄,这里景色别致,一步一景;辽阔的草甸上,几间太空房,十余顶帐篷、天幕渐次排开,吸引了不少喜爱露营的游客;拾级而上,30余亩的农庄掩映在绿树间,古朴建筑依山势而建、错落分布,木制饭店廊道上,竹桌竹椅展示着独特的庭院风情。

“孙女嚷嚷着要过来露营,要玩沙坑、蹦蹦床,看鸵鸟,还要吃烤肉和农家菜……想来想去,这儿景色好、场地开阔,饭菜又香,游玩项目又全乎!”市民王女士带着一家四口来到山庄,“这两天天气凉快了不少,就趁上午人不多的时候过来了,一家人能玩得更舒心。”

“山上见”露营山庄工作人员李鹏介绍道:“节假日亲子游的游客偏多,也有从凤凰谷景区游玩下山后到这里放松和歇息的游客。山庄最多一天能接待300多人,每月营业额在30万元左右。”

由于地理位置好,休闲文化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创业,产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目前这条休闲文化街聚集了餐饮美食店48家、公寓民宿8家、购物超市5家、非遗花馍店2家、文创产品店1家。

“只要你高兴”农庄一角。 记者 陈方斌 摄

主客共享

美好生活新体验

走在柏口窑村,主干道平坦宽敞,两侧居民门前的小花池内生机勃勃,沿街的门店青瓦白墙,整洁美观。继续向前,能看到有工人在安装路缘石,还能看到挖掘机在平整草地,吊车在拆除电线杆,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村子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旅游产业让柏口窑村迸发出全新活力,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在此基础上,柏口窑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李会峰说。

为了营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柏口窑村从村民可感的实事做起,首先补齐供水排水、巷道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短板,让乡村变得焕然一新。

“村里的巷道是去年8月份开始建设的,主要铺设了下水管道、吃水管道,完成了道路硬化、绿化,建设了停车场和几个小公园等等。”柏口窑村党支部书记张若尧介绍说,“村东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将把村西的污水、吃水管道铺设和天然气入户工作做完,更高标准地完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柏口窑村相继开展了立面改造工程、农村“厕所革命”、雨污分流、污水管线下地、山体修复等整治工作,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鼓起来的腰包和清新优美的环境,让柏口窑村村民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家园,也让文明乡风成为村民们追求的新时尚。

柏口窑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绿化美化,全方位提升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备度。之后,柏口窑村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方向、创造条件,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一条具有盐湖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盐湖区富集的文旅资源,以柏口窑‘十字金街’建设为契机,打造更多休闲文化街区消费新业态,构建村民与游客‘主客共享’的消费新场景,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努力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休闲游玩体验。”张若尧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