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24
每天一起床,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的残疾人崔吉新就到牛圈喂牛,开始一天的劳作。打扫牛圈卫生、观察牛的状态,崔吉新一心扑在这些牛身上,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它们的成长情况和崔吉新的家庭收入息息相关。
今年,崔吉新在饲料投入上有所减少,这得益于残联的助残帮扶项目。“残联特意问了我的需求,买了繁殖母牛和犊牛的饲料,还专程送到家里,特别贴心。”崔吉新说,残联提供的饲料价值5000元,帮他减轻了经济负担。
崔吉新是一名养殖老手,之前养过猪、羊等,经验丰富。前几年,他发现牛肉的行情不错,便开始养牛。刚开始,崔吉新就养了四五十头牛,想抓住机会尽快繁殖、挣钱。
“养殖第一年没有收入,刚开始的形势还行。第二年市场就比较疲软,我不敢大量繁殖、售卖,但牛还是要照常养着。”崔吉新说,他养殖着近90头牛,每天两顿的饲料是一项较大的支出,资金流转困难,属于亏损状态。由于家中90%的收入来自养殖,生活比较困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崔吉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残联的助残帮扶项目,经过审核、公示、复审,崔吉新成为夏县被帮扶的4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之一。
夏县残联在详细了解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产业情况和物资需求情况后,决定采取集中购买发展产业所需物资的方式进行帮扶,为32户种植户提供口碑好、售后服务优的化肥,为8户养殖户提供质量过硬的饲料。
今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满载肥料和饲料的车辆开往了帮扶对象的家庭院落、田间地头。物资配送到户后,县、乡、村三级干部还共同深入帮扶对象的田间地头、饲养场进行回访验收。
收到帮扶物资后,崔吉新激动地表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帮助他缓解了资金短缺的难题,有了这些饲料,牛成长得更好了。
残联的帮助,增强了崔吉新发展产业的信心。他也持续努力,在养殖行业耕耘,成为周边村庄的“民间兽医”。
“养牛需要技术,要经常观察牛是不是生病了、是不是要产崽了。见过了各种病症,就知道牛在繁殖、饲养上有没有问题。”崔吉新说,经常会有养殖户向他请教技术,帮忙打针、接生都是常态,平均一个月能帮助接生十头左右。
崔吉新说,希望通过努力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他打算坚持自己的养殖事业,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来一次“翻盘”。
和崔吉新一样,崔国鹏也是助残帮扶项目的受益者。崔国鹏的儿子是视力一级残疾,正在上大学,家中的经济来源是种植的30亩药材。收到残联集中购买的化肥后,崔国鹏说,他的心情很好,这个惠残举措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他不用为前期的化肥投资发愁了。
崔国鹏种植的药材包括黄芩、柴胡、地黄等,现在处于管理阶段,要做好除草、打药的工作。他说:“种植药材的风险很大,价格也不稳定。今年的药材市场看起来还行,感谢残联的帮助,我也会继续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夏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说,助残帮扶项目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助力残疾人家庭产业发展。之后,夏县残联还会组织这些种植户和养殖户分批开展技术培训,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调动残疾人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助力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持续增强。
记者 郝丽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