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19个职业“入编”:新职业 新赛道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7

□杨颖琦

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一批新职业。网络主播、民宿管家、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和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28个新工种,将“入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驶入规范发展的“快车道”。

每个时期特有的职业人群和劳动者,都是经济新生活、文化新现象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乘着数字经济的春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职业,那些曾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工作,在数字经济的大潮下,也“转正”成了新兴职业。

层出不穷的新职业背后,有经济业态、社会分工的新变化,也有人们思想观念、职业选择的新调整。

在“入编”职业之外,还有很多新职业有待年轻人开发和实践。比如,专注于传统非遗产业的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讲师;致力于增强人们体质的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让人们生活更时尚的色彩搭配师、整理收纳师……

选择新职业,对那些还没有就业或是想要改变“赛道”的年轻人来说是对自己人生的重新规划。新职业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让他们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从兴趣出发,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开拓新世界,见识新风景。

在复杂多变、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新职业涌现的数量之多、申报主体之多元,折射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一个个富有时代感的新岗位,也成为观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透过这扇窗,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对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新兴职业从事者在新形势、新技术的引领下创新求变。无数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的加速涌现,不断催生新的工种、新的职业,各种岗位更替明显加速。

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每一份新兴职业,都藏着一个为生活拼搏、为理想奋斗的活生生的群体。社会在变化,人在适应,也在创造。人们投身新职业,不仅基于就业压力下的多元路径、个性化的择业观念,更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优势、打开发展新空间的积极探索。每一份职业变化的背后,都是关于人的蝶变。

而这些新兴职业的涌现,也让更多年轻的求职者看到职业的广泛性和社会的包容性。只要脚踏实地学习和实践,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他们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