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6
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斌)近日,《讽刺与幽默报》微信公众号以“漫画家卫行智:漫画创作,是抽象与具象的转换”为题,推送了本报记者卫行智的漫画作品。
回忆录 卫行智 作
卫行智,笔名杏子,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水墨漫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漫画学会副秘书长、运城漫画学会会长、运城晚报·大众漫画版面编辑。其有150余幅漫画作品在《讽刺与幽默报》《漫画世界》《中国漫画》《漫画月刊》等报刊发表,有1000余幅漫画、插图刊发在各类报刊,有60余幅漫画、新闻漫画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奖。
此次《讽刺与幽默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卫行智关于漫画创作中抽象与具象转化的见解。
在卫行智看来,抽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指向那些笼统且空洞的概念;其二,作为构建概念的一种手段,从众多具体实物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同时排除非本质的特性。而具象,则是一种直接表达。在漫画创作与赏析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转换。漫画作者首先要从现实世界的具象中捕捉事物的抽象特质,随后运用绘画技巧将其转化为漫画作品;读者则通过解读这些抽象的漫画元素,重新构建出具体的事物。简而言之,作者的创作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而读者的欣赏过程则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还原。
卫行智坦言,漫画创作忌简单化、一般化和形式化,以免作品显得空洞无味,缺乏说服力。他始终坚信,在漫画领域,相较于数量而言,作品的质量应是更重要的评判标准。无论是命题创作,还是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他都致力于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揭示其深层次的含义。
他以1998年12月20日发表在《讽刺与幽默报》上的漫画作品《回忆录》为范例,介绍了抽象与具象转化的关系。
常有人言,某人一生好打麻将,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陋习(具象)。卫行智以此为出发点,探寻其背后的抽象意义,即某人终日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既无成就也无贡献,最终只能潦草一生(抽象)。这促使他将“一辈子”这个抽象概念比作一本人生之书,而荒废于麻将桌上的光阴则成为书中空白的篇章。通过这一比喻,他将无形的虚度年华具象化为麻将桌上的“白板”,创作出了《回忆录》这幅画,揭示了有些人因玩物丧志而虚度一生的悲剧命运。他希望读者欣赏这幅作品时,也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待写的书,如何书写完全取决于自己。
“漫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技巧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内核是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这应是漫画人必须具备的创作态度。”卫行智说。
除此之外,该微信公众号还推送了卫行智11幅漫画作品。这些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具有浓浓的讽刺与幽默味儿。“这些漫画很有味道。画漫画与看漫画,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艺术与欣赏。一个是表达内心的感触,一个是还原生活的本真。”有读者看完漫画后这样留言。
近年来,卫行智在精心创作漫画的同时,还积极投身漫画评论的撰写。今年以来,其已有多篇漫画评论,如《不要让瞬间的错过成为过错》《事故不再发生,幸福更加持久》《到沙漠去创造造林奇迹》等在省级报纸上发表,在业界反响良好。
据了解,《讽刺与幽默报》系《人民日报》漫画增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漫画刊物,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以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报纸,在中国漫画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