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6
□记者 崔萌 文图
将西瓜、芒果切块,凤梨切片,“阳光玫瑰”葡萄洗净,然后将这4种水果拼装、贴签、打包、配送。8月10日,一位顾客在“水果莎莎店”下单9盒水果拼盒,共消费107.2元。接单后,店员佩戴一次性手套,洗、切、尝、装。
拼好的4种水果,果粒大小均匀,颜色搭配讲究,浅黄的是凤梨、橙黄的是芒果、红色的是西瓜、翠绿的是葡萄。店员按此顺序,在水果盒外贴上1、2、3、4标签。
“水果莎莎店”负责人卫莎莎向记者解释了店员品尝和贴标签的目的:“品尝,主要是为了筛选成熟度;顾客按照标签吃,会越吃越甜,口感更佳。”
吃个水果,已经这般“高级”了!
七八月份,本地水果集中上市。除了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出售的瓜果梨桃。
这些水果物美价廉,社区水果店有什么竞争优势?
卫莎莎的“水果莎莎店”,从最初禹香苑小区走出,目前已开了10个直营店、15个加盟店。7年多时间的经营,她有着些许经验。
其一是品控,确保水果新鲜度。
为了选择本地高品质水果,卫莎莎带领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采摘品尝、出价包棚,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每次采摘的水果成熟度更高。
“市场上许多水果口感不好,比如葡萄口感青涩,桃子、冬枣甜度不足,葫芦梨、猕猴桃不软,大多是因为防止运输途中腐烂而提前采摘。”卫莎莎说。
黄金水岸小区东侧“果小姐店”,也是同样的模式经营。该店店员英子介绍,待本地水果开园后,水果店负责人直接到乡村挑选果园,把控水果的大小、颜色、甜度。
“基本上一天早晚两次补货,销量较高时,随时添补,做到日进日清。”英子介绍,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水果新鲜度,还可以降低损耗。
若每日有剩余的、不便冷藏保鲜的水果,水果店还会以打折、特价销售,确保不隔夜。
当然,除了本地水果,社区水果店还有大量高品质的南方水果、进口水果,也是一大竞争优势。
随着品质生活的提高,许多人买水果不再追求买一堆、买一箱,而是追求尝鲜,更加注重水果的品质和口感。
“花同样的钱可以品尝多种水果,要比买一袋吃不完而烂掉的性价比高。”市民王筱说。
其二是创新,不断推出新奇吃法。
你知道如今吃水果,能有多少种“吃货”方式?
打开美团App,“乐果皇”“鲜果一号”“鲜亿果”“E佳鲜果”“诚信志远果业”等众多品牌的水果店,均推出了多元化的水果吃法。
有水果切盒,可以双拼、三拼、四拼、六拼;有鲜榨果汁,西瓜汁、芒果汁、甘蔗汁、苹果雪梨汁、果粒橙汁等;有水果捞,酸奶味、杨枝甘露味、黑米五谷味等不同口味。
此外,还有水果奶昔、水果冰粉、水果夹坚果等。如“乐果皇”,就推出了“阳光玫瑰”葡萄夹乌梅、凤梨夹乌梅的新奇吃法,即将一粒粒葡萄清洗后摘除果蒂,将乌梅干夹在其中;或将凤梨切片,将乌梅干夹在两片中间,如同夹心饼干一样。
“乐果皇”店长凡振江表示,这种新鲜吃法一经上市就很受欢迎,“好奇”“尝鲜”的顾客越来越多。
在打造洗、切、送“一条龙”服务基础之上,社区水果店不断推陈出新,承包“吃货”群体的新奇吃法,也是一大竞争优势。
“剥榴莲、菠萝蜜都是最基础的,只要顾客进店有要求,我们都可以清洗、果切,给提子摘果蒂也可以,拿回家直接吃。”凡振江说。
其三是线上线下融合销售,刷新消费体验感。
对于果切拼盘来说,配送速度要求较高。若慢一点、迟一点,一些水果就会氧化。
而位于人群集聚的社区内,社区水果店有着天然的销售对象——附近小区居民。
如今,大多数社区水果店已不再是守店待客,而是主动借助美团、抖音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方圆两三公里的,由商家自配;超出范围外,则由外卖配送、同城配送。
拿“水果莎莎店”来说,每一个水果店都建有顾客微信群。“顾客不想跑腿的,直接在微信群里下单,店员就会送货上门,顾客在家坐等开吃就行。”卫莎莎说。
如此,社区水果店卖的不只是水果,而是新奇的吃法、精细的服务,满足“顾客就是上帝”的消费体验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