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夏黑”产业链 走出强村富民路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4-08-15

□记者 刘凯华

近段时间,我市“夏黑”葡萄迎来采摘季。走进万荣县光华乡杨蓬村,一筐筐“夏黑”葡萄经过称重、登记、入库环节后,根据客商要求发往全国各地,这也是当地葡萄特色产业日益壮大的一个缩影。

村民忙着对刚采摘的葡萄分拣、装筐

近年来,杨蓬村凭借良好的资源优势,以“夏黑”葡萄产业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强村富民的路越走越宽。

走进葡萄园,一串串新鲜的葡萄挂满枝头,紫如宝石,香沁心脾。葡萄藤下,上百名村民挎着篮子穿梭其间,享受丰收的“甜蜜”。因为管理得当、品质好,今年这里的葡萄早早被客商提前订购。

“目前,杨蓬村共发展葡萄130余亩,其中110亩是优选‘夏黑’葡萄,其他是‘阳光玫瑰’。‘夏黑’葡萄产量比较高,每天的发货量在2.5万公斤左右。开园后,采摘工作一般会在15天内完成。”万荣县光华乡政府工作人员张伟年介绍。

“福建、广东、北京乃至东三省,都有在这边收葡萄的。这儿的葡萄品质好,口感符合消费者口味,所以基本上我每年都过来。”客商刘晓娜告诉记者。

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志峰告诉记者,每年开园后,可以带动周边150余名妇女采收葡萄,另有20余名男工负责运输等方面的工作,葡萄采摘回来后再打包发往外地。“一季下来,给我们村最起码创收了好几十万元。”曹志峰表示,下一步,杨蓬村还将探索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以强村富民工程升级版的方式,不断提档升级特色农业产业,切实做精做强家门口的“甜蜜”事业,让串串“金果子”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村集体增益的“聚宝盆”。

视线转移到现场务工的杨蓬村当地村民。“今年我家的葡萄品质比往年好,产量也不错,开园前就陆续有订单。”村民薛英霞高兴地说,“我现在每天都在这里打零工,预计接下来采摘的量还要增多。比起以前,我根本不担心卖不出去,更不担心被压价,大家背靠‘夏黑’品牌、分工协作、抱团挣钱,这样的模式太好了。”

“我就是本村的,主要在这儿负责装车。每年这个时候都很忙,一天挣个150元左右没问题。”提及葡萄园给他带来的收入,村民樊明勤高兴地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